皮类中药材通常指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多为本草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位入药的药材。大多数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如杜仲、黄柏等;少数为根皮,如牡丹皮、桑白皮等;或为枝皮:如秦皮等。
皮类药材在鉴定时,应重点观察其形状、外表面、内表面、折断面、气味等。特别是切面特征。
一、性状鉴别
1、形状
由粗大树皮上剥的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形或板片形;枝皮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数呈短片状或筒状。
一般描述术语如下:
(1)管状或筒状:皮向内弯曲至两侧相接近成管状,如牡丹皮。
(2)单卷筒状:皮向一面卷曲,以至两侧重叠,如肉桂。
(3)双卷筒状:皮两侧各自向内卷成筒状,如厚朴。
(4)复卷筒状:几个单卷或双卷的皮重叠在一起呈筒状,如锡兰桂皮。
(5)槽状或半管状:皮向内弯曲呈半圆形,如企边桂。
(6)反曲状:皮向外表略弯曲,皮的外皮呈凹陷状,如石榴树皮。
2、表面
(1)外表面:外表面指皮的外面。外表皮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棕黄色等,有的树干皮外表面常有斑片状的地衣、苔藓等物附生,呈现不同颜色等。多数树皮尚可见到皮孔,是鉴别皮类中药的特征之一,少数皮类中药的外表面有刺或有钉状物。
(2)内表面:内表面颜色各不相同,一般较平滑或具粗细不同的纵向皱纹,有的显网状纹理。
3、折断面
皮类中药横向折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中药鉴别特征。
折断面的性状主要有:
(1)平坦状:富有薄壁细胞无石细胞群或纤维束。
(2)颗粒状:富有石细胞群。
(3)纤维状:富含纤维。
(4)层状: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
4、气味
气味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关系,各种皮的外形有时候很相似,单气味完全不同。
二、显微鉴别
皮类中药的构造(由外向内):周皮、皮层、韧皮部三部分。
1、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
2、皮层:大多是薄壁细胞,其中常可见纤维、石细胞、各种分泌组织。常见的细胞内含物有淀粉粒、草酸钙结晶等。
3、韧皮部:包括韧皮部束和射线两部分。
韧皮部束主要由筛管、韧皮薄壁细胞组成,注意观察韧皮部中的纤维、有无石细胞和石细胞的厚度和形状、纹孔、木化程度和排列情况等。
射线可分为髓射线、韧皮射线两种。髓射线较长,常弯曲状,外侧渐宽成喇叭口状。韧皮射线较短。
粉末的显微检查是鉴定皮类药材经常用的,在粉末鉴别制片中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各种细胞的形状、长度及宽度,细胞壁的厚度及层纹、内含物等。
三、常见的皮类中药
桑白皮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釆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
桑树
图来源于百度百科
桑白皮(饮片)
图来源于网络
【性状】
本品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长短宽窄不一,厚1~4mm。
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
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
气微,味微甘。
厚朴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厚朴(植物图)
图来源于百度百科
厚朴(饮片)
图来源于百度百科
【性状】
干皮
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30~35cm,厚0.2~0.7cm,习称“筒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长13~25cm,厚0.3-0.8cm,习称“靴筒朴”。
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时呈鳞片状,较易剥落,有明显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
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
气香,味辛辣、微苦。
根皮(根朴)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质硬,较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枝皮(枝朴)呈单筒状,长10~20cm,厚0.1~0.2cm。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五加皮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的干燥根皮。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细柱五加
图来源于百度百科
五加皮(药材)
图来源于百度百科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卷筒状,长5~15cm,直径0.4~1.4cm,厚约0.2cm。
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斑痕;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白色。
气微香,味微辣而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