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针灸推拿 > 新安针灸木人初试

新安针灸木人初试

时间:2023-12-28 02:29:41 作者:久久 阅读:214°C

张贵才 黄山市卫生局近日,黄山新安医药文化博物园在征集收购博物馆藏品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尊古代木制针灸人像模型,这尊木制针灸人像模型为成年女性,高约60厘米,体态丰润,面容慈善,表面采用漆灰刮抹工艺,镂有人体各部穴位及穴名,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

张贵才 黄山市卫生局

最近,黄山新安医药文化博物园在收集和收购博物馆藏品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尊古代木制针灸人像模型,这尊模型是一个成年女性,高度约为60厘米,体态丰满,面容亲切。它的表面采用漆灰刮抹工艺,并且镂刻有人体各个部位的穴位和穴名。这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新安医学研究中的稀有发现,也为新安医学研究在针灸学方面的成就增色不少。

宋元以后,尤其是明清以来,新安医学内、外、妇、儿、喉、骨伤等各科蓬勃发展。新安医家在针灸、推拿、运气等方面的研究与运用,也可谓匠心独具,留下了诸多的针灸学文献。已发现的有:元代鲍同仁的《经验针法》、王国瑞的《神应针灸玉龙经》;明代汪机的《针灸问对》、黄宰的《针灸仅存录》以及清代吴亦鼎的《神灸经纶》等共计17种之多。其中清·咸丰元年歙县人吴亦鼎(宇砚丞)所著《神灸经纶》四卷,卷一乃灸治总论,首说蓄艾下火、坐向点穴、早晚次序、艾炷大小多寡、灸忌补泻、灸后调养、经络循行等内容,列述精详。尤以“周身名位经脉骨度”一节,列述周身内外各部、脏器及部位,则是集古来有关内容之大成,堪称中医学传统之解剖学。卷二为脉络穴歌,卷三为灸治本义,卷四为灸治证略。1935年,吴氏《神灸经纶》四卷被曹炳章先生编入“中国医学大成”,并称:“亦鼎先生之从灸略针,与西方子(元代医家、著有《西方子明堂灸经》)、王焘(唐代医学家),可称鼎足为三,先后媲美”。198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在影印重刊该书之“出版说明”中称:“有关灸法的专著较少,本书不失为一部有独特风格的著作。”实则,该书即是祖国医学宝库灸治文献中最典型的灸治专著。

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针灸穴位人像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铸造的男童针灸铜人,高89厘米。各大中医药博物馆所藏也多为清代乾隆七年(1742年)清政府为奖励太医院院判(副院长)、歙县人吴谦等人编撰完成大型综合类医学全书《医宗金鉴》而铸造的若干具小型针灸铜人(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藏有一具,系女性形状,高46厘米、实心,表面有经络腧穴)以及后期铸造的仿制品,且都为铜制。

这次新安地域发现的木制针灸人像,不仅印证了新安医家在临床实践中的卓越表现,还展示了他们在学术理论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此外,新安医家非常注重医学教育,致力于培养后学并传授医学知识。这些教学模具非常精细,是国内独一无二的。由于木制针灸穴位人像是手工雕刻的,制造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年代久远,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证其所处的确切年代、制作和使用的具体情况。这尊针灸木人的问世,对于深入研究新安医学史以及中华医学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tuina/31886.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皮肤针
    皮肤针疗法是多针浅刺的一种方法,由于针刺仅深及皮肤,所以又称“皮刺疗法”。按其工具的..
    金针(西汉)
    出土地点: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时间:1968年质地:金质大小:长度分别为6.5~6.9厘米不等..
    针刀
    随着医学的发展,除针灸科之外,其他专科根据各科的不同特点,所使用的针具在《灵枢》记载的..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