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中医院逐渐萎缩,中医学生要么转行,要么转行。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本质可能是:中医学生在用实际行动选择。
他们想选择什么,他们选择了什么?看——。不是所有的医学生都适合当医生。
洪飞,34岁,保险公司业务经理。
洪飞毕业于一所医学院,在一家县级中医院工作了两年。
当时他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受到同行的尊重,受到患者的喜欢。但是两年后,他的想法变了。相比那些学西医或者从事其他行业的同学,他不仅收入低,而且在校所学专业难以适应实际工作。他最终选择了离开中医院。
去深圳旅游。
洪飞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医疗设备公司销售设备。能说会道的洪飞在这个行业如鱼得水,工作业绩不错,但这个行业竞争的混乱让他浮躁不安,忍不住辞职了。
半年后,洪飞辞去工作,白手起家,打算不再从事医药销售工作。但他没有其他行业的工作经验,一时不知所措。
有一天,他去人才市场碰碰运气,看到一家保险公司在招保险顾问。他对这个职业一无所知,但看到招聘条件既不要求本科学历,也不要求相关工作经验,就去填表报名了。很顺利,
负责招聘的人立即接受了洪飞的采访。
面试一开始,洪飞并没有提到自己在医院的工作经历,只是拿出做销售时的那些成绩,招聘的负责人立刻对他刮目相看。随着面试的深入,招聘人员开始问一些保险相关的问题。
比如“你为什么选择保险?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面对这些问题,洪飞和招聘负责人一起分析了深、珠、广三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对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没想到,
洪飞的理论分析与这位负责人不谋而合。负责人称赞了洪飞,并邀请他加入公司团队。
随后,洪飞参加了保险公司的免费培训。在培训班上,洪飞认识了许多人。他发现这些人原本都有很好的工作。其中有人因为朋友做保险做得好而兴奋,更多人看好保险这个朝阳行业。
经过五天的培训,洪飞凭借自信和努力,顺利通过考试,签约成为该公司的保险顾问。如今,洪飞已经成为公司的管理骨干。
洪飞认为,许多学习中医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在医院工作几年后想去做其他工作,却发现自己和刚毕业的大学生相比并没有太大优势。
“不是所有的中医学生都适合当医生。医生尤其是中医的收入与职称和工作年限正相关。年轻医生大多挣不到钱,年轻人急需钱买房结婚生子。所以很多中医都是工作几年后出来挣钱的。
失去了专业和积累,很可惜。”鸿飞回忆起当初的选择,还是有些感慨。
可以在其他行业支持母校。
BEN,27岁,是一家日本企业的IT销售经理。
本考上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时候,恰好遇到了中国的互联网热潮。他沉迷于上网,玩硬件,泡论坛,把DIY电脑忘得一干二净。他买了一堆又一堆的《微型计算机》杂志,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武汉一家硬件网站做兼职编辑,于是开始接触电脑城的很多商家,逐渐熟悉了IT行业。
大三的时候,本开始在临床实习。本在实习期间,曾有过纯中医的美好梦想,但梦想被现实击碎。本文发现,无论是中医医院还是西医医院,都没有中医的影子。在一家中国医院里,一个中医学院毕业的老师看着他说:
“我们根本不需要中医!”
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把本的梦想抛入了深渊。在大城市,中医院校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除非去农村。但是即使在农村,中医也有很多困难。
于是,本开始给《中国计算机报》等报刊写专栏赚稿费,顺便在网上卖水货笔记本,投简历。大学毕业两个月后,他接到面试电话,让他去北京面试。他的工作与计算机硬件有关。本自然而然地改变了他的职业,
AMD和迈拓硬盘在武汉的营销。
2004年,我们公司需要在广州增加人手,他申请调到广州。很快,部门里的客户越来越少,同年年底,公司彻底解散了本所在的部门,于是2005年初,本又开始了他的求职之旅。
本反思了自己,重新定义和规划了未来的发展,觉得IT行业最适合自己。现在确定了职业方向,他开始调整心态,以平常心找工作,很快就进入了这家日本公司。
当我进入新公司后,我发现我的时间不是我自己的。我每个月都在不停地出差,在广州和上海等几个省会城市之间飞来飞去。慢慢的,他开始习惯每天出差。对他来说,家已经成了一个比酒店还陌生的地方,家里的餐桌上总是落满灰尘。
然而,尽管很忙,本还是觉得很开心。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的奖金每次都是公司最高的,业绩全国第一。今年3月,该公司在中国三个主要地区授予top。
销售(其中广州一个人)去塞班旅游。在塞班期间,本根本不想工作,享受着海风和沙滩,一切都觉得那么美好。
“从塞班岛回来后,坐在家里的马桶上,我在想,我现在的工作有没有实现我的个人价值?远非如此。我想拥有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强,让母校为我骄傲。虽然转行做了其他职业,但还是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努力,支持母校。
如果所有学中医的都去当普通医生,在中医急需社会支持的时候,谁能站出来说几句有分量的话?”班恩说。
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分水岭。
31岁的冯是一家制药公司的医药代表。
学了五年中医,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中医,但我现在的工作是医药代表。这两个职业虽然都有一个“医生”字,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天壤之别。你自己想清楚就行了!
如果说现在的大学生有所改变的话,我想这种改变是从我这一届开始的。我进入大学的那年是1998年。当时学校在建很多楼,我隐约听说是准备扩招。当时我有点窃喜和庆幸。毕竟我是在大学扩招之前才进入大学门槛的。
虚荣心让我觉得自己在扩招前进入了含金量更高的大学,但我总觉得那些借助扩招考上大学的人捡了大便宜。怎么能和我们这些“老大学生”比呢?
这种优越感并没有持续多久,一种压抑的感觉很快就来了。我觉得我正处于一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