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医药资讯  中医资讯 >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时间:2023-12-28 00:28:42 作者:方剂叔 阅读:353°C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

尹和不仅总结了整个病情,而且还用于分析一个症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提出:“看色看脉,先别阴阳。”又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分为阴证和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

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必先察阴阳,此为治病之纲”。这个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领,可以指导表里、寒热、虚实三对纲领,所以有人把八纲称为“两纲六要”。因此,阴阳辨证在疾病辨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阴证和阳证

所有在内,在血液中的疾病,属于寒冷,正气不足,身体的反应大多是下降属于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气短、声音低沉、不渴、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缓等。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长期内伤。

或外邪传于脏腑,导致正气虚弱,阳虚阴盛。

表证、气证、真证、热证、正气证和身体反应亢进的所有症状都属于阳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烦躁易怒,面赤热,气息浓烈,喜冷饮,口气稠厚,腹痛便秘,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浮或强滑。

其病因病机为邪气入侵,邪强正盛,正负之争。

阴虚和阳虚

阴虚和阳虚是人体脏腑阴阳两虚引起的证候。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应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即“阴阳为秘,神为正”(《素问生气通天论》)。一旦阴阳失去这种相对平衡,就会出现阴阳盛衰。

从而引发疾病。

阴虚证的症状是潮热盗汗,手足发热,形体消瘦,口干咽燥,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弱。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房室劳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阴不控阳。

阳虚证的症状有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畏寒肢冷、自汗自汗、口淡口渴、大便溏薄、小便长、舌淡苔白湿、脉弱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是慢性疾病,或劳损,或出汗,呕吐,腹泻等。导致阳气不盛,阳气不能制阴。

阴之死与阳之死

阴死和阳死大多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危急证候。阴之死,多发生在高热出汗等阴道液迅速流失,吐泻剧烈,失血过多的情况下。

常见汗出而粘,气短,手脚温热,烦躁不安,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燥,脉弱;阳气死亡常因邪毒过多,或内脏疾病严重消耗体内阳气所致,也可因出汗、呕吐、腹泻、大出血等引起。

常见冷汗如珠,面色苍白,气短,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舌淡苔润,脉细。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news/zhongyizixun/20303.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医学从嫌弃到被推崇,导师张雪峰功不可没,医学之路会更平坦么?
    当年犹豫再三,给孩子报考了医学专业孩子高考那一年,社会的发展趋势还不明朗,不知道互联网..
    贫血的人想要补血,不要再吃红枣、红糖,吃这4种食物才能补血
    缺铁似乎是许多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如果身体缺铁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会让人时常..
    艾灸的铁规,请一定要知晓
    关于艾灸的文章发了很多,但是有些基本的原则,大家在日常中还是会忽略,也还有人不明白,所以..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