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光
从南越王墓出土的熏炉、臼、杵、五色麦饭石、羚羊角等药具和药物可以看出,岭南医学在秦汉以前就已开始发源,与中原医学一脉相承,以熏香防疫为突出特点。金葛洪氏为朱砂南下,在罗浮山造屋,
极大地促进了岭南医学和白草文化的发展。葛鸿志的成就为岭南白草文化注入了丰富的济世救民精神和道家自然之道。岭南位于武陵南部,管辖范围约为广东、海南、广西大部、越南北部。因为岭南既是山又是海,
海洋气候和内陆气候交汇,气候湿热;适合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繁殖,因此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百草文化。罗浮山药草油承载并印证了这种独特的岭南药草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多次战乱,迫使大量人口南迁,中原医学被带入岭南。岭南医学史上比较著名的有:支法存、葛洪、包谷、杨道仁等。葛洪是晋代著名的医学家和道士,出生在丹阳句容。葛洪年轻时渴望学习。
他不仅背诵儒家经典,而且特别擅长神仙指点,并向其叔祖葛玄的弟子尹正学习道教。《晋书葛洪传》记载葛洪“到广州向南海太守鲍宣取经,宣亦从内部取经,以利将来。当他看到洪水时,他带着他的妻子洪。洪川叶璇,医疗技能综合培训。所有写下的东西,
它们都是关于对与错的。“这是历史记载中记载的最大规模的南北医药交流事件。时至今日,罗浮山民间善用草药油,避秽防蚊防叮咬,至今仍为葛洪所称道。
葛洪《肘后备急方》最早记载了疟疾专方。“黄花蒿盛水两升,绞汁取之”,这是现代制药工业制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的开端。《肘后备急方》包含以常山为主药的l4方。
已知常山所含生物碱的抗疟效力是奎宁的26倍。葛洪《肘后备急方》较早记录了风湿性疾病“脚气病”的流行病学。葛洪《肘后备急方》也最早完整记录了黑膏药的炼制过程。今天,
罗浮山脚下的人们仍然可以按照古老的方法使用香油和黄丹来提炼膏药,他们治疗的疾病主要是风湿和骨病。葛洪的医学成就赋予了岭南医学浓厚的道教医学特色。
包谷的名字叫钱光,是葛洪的妻子。父亲保良喜爱方术,崇尚道教。被征召后,他成了南海太守。包谷和父亲在广州定居,并与葛洪结婚。宝姑受父亲和丈夫的影响,肯学医术,从医治病,尤其是艾灸,医学声誉深远。
她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针灸师。她的医疗足迹遍布南海、番禺、博罗、惠阳、罗浮山等地。在地方政府和县志中都有记载。因为她周游列国,采药行医,济世济生,在道教典籍中被列入“神仙释”的行列,称她为“保仙姑”。
她使用的红脚艾草被称为“仙艾”,用来为她修建水井、神龛和寺庙,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贡献。包谷的医术也得到了传承。据《罗浮山志补》记载,“包谷是黄叶人传下来的,是赤川的弟子”。
这说明葛洪夫妇的道家和儒家思想及其医学成就都是有后人的。陶弘景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早年深受葛洪《神仙传》的影响。
到了唐代,武则天派人到建平云歌的罗浮采药炼丹。历代药人上山采药,炮制加工后在朱明洞买卖,东田药市因此得名。明代屈大均描述《广东新语》年的广东四大城市,其中“有一天,在罗浮山把药市冲到左边,
也被称为东田医药市场,我们可以看到罗浮医药市场的声誉。也可以看出,岭南白草文化的影响已经广泛传播。
岭南草药资源丰富,岭南草药文化的表现形式也非常多样。道教、佛教、儒家都以饮茶闻名。著名学者苏东坡,集佛、道、儒、医于一身,居于罗浮,对岭南草药文化影响深远。如今,罗浮山脚下有很多草药店。
广州凉茶很受欢迎,甚至今天著名的黄振龙和王老吉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岭南这片低微潮湿的土地上,多疫、热、疟、湿,中医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罗浮山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魅力,
吸引了道教、佛教、儒教在此修身养性。道教讲究天地阴阳五行的同时,特别注重人体的阴阳气血。岭南中医有着深厚的道教医学特色,比如佛道活动中往往需要一种庄重、肃穆、芳香的氛围。
而熏香药物的使用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著名的罗浮山草药油最初是道士们在化缘时携带和出售的。据说这种草药油是张道士传下来的。
它是道家法篇对民间医疗保健防病篇的写意记录。
岭南白草文化深受葛洪夫妇的影响,葛洪擅长辞赋。本文写《百草玄液赋》记录他的事迹。
《百草玄液赋》
东侨倚绿,兰初显,菊未迟,隐者居游。葛翁留下了这个精神上的东西,国家的晚年故态复萌,吸取教训。在山野的偏远地区,瘟疫和疟疾时有发生。如脚气、流涎、疮痈。博慧接受师友的命令,博采众长,博采众长,于是有了采集提炼百草的神秘液体。
凝香聚隐意,避阴霾远离虫蚁。醒神悟道,欢喜活。比如驱虫解毒的必备之品菊花桂芝一、止痛活血的曼椒红花,不胜枚举。此油供奉天界,有助于清韵寂,以液解邪,拔三毒于冷泉。又如祛暑除湿,
比如三清境内,一觉醒来,如风入海。飞云之下,尤有洗药之香;徐冲关左,叹精神油昂的价格。青溪鸟鸣,流泉令人窒息。蓝油细珠,轻烟雨,一碗臂,暗观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