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文化 > 全国各地出土的秦汉以前医药文化资源

全国各地出土的秦汉以前医药文化资源

时间:2023-12-28 00:38:33 作者:医者仁心 阅读:508°C

关键词:秦汉以前 出土文物 医学文献 西北 华中 华东 医药器物(接上期)重要学术价值我国各地出土的秦汉以前古代医学文化资源总的来说其数量虽有一定限度,但其范围种类广阔。特别是通过这些古文献实物的发现,才得以将千余年前早已失传的不少中医药学

关键词:秦汉以前出土文物医学文献西北华中华东医疗器具

(续)

重要的学术价值

从整体上看,我国各地出土的秦汉以前的古代医药文化资源数量有限,但范围和类型广泛。特别是通过这些古代文献的发现,重新发现了许多失传了几千年的中医宝贵遗产。

使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医学学术成就的领域和轨迹成为可能。这不能不归功于文物考古工作者多年的辛勤工作。现将这些出土医学简帛的重要学术价值简要概括,可分为三个方面。

1重新发现许多遗失的古代医学著作

在近百年来出土的简帛医方医术中,共有23种独立的书,另外还有4种同类著作。均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武威干滩坡、江陵张家山。

这些都是2000多年前(西汉以前)的古籍。如果按照《汉书艺文志》收集国内书目的时间和范围,应该都收录在书中,但都被省略了。

所以我们还是按照《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把医方医术的书籍分为四类,把这23部著作的名称和出土地点分类如下。

(1)医学经典有8种。另外,还有四种其他的书。

《足臂十一脉灸经》 ——马王堆出土

《阴阳十一脉灸经》贾本——马王堆出土

《阴阳十一脉灸经》 b ——马王堆出土

《阴阳十一脉灸经》 C ——马王堆出土

《脉法》贾本——马王堆出土

《脉法》 b ——张家山出土

《阴阳脉死候》贾本——马王堆出土

《阴阳脉死候》 b ——张家山出土

《病候》 ——张家山出土

《六痛》 ——张家山出土

《四时养生法》 ——张家山出土

《病源说》 ——张家山出土

(2)经方有两种。

《五十二病方》 ——马王堆出土

《治百病方》 ——出土于干滩坡(武威)

(3)房间里有五种文学作品。

《养生方》 ——马王堆出土

《杂疗方》 ——马王堆出土

《天下至道谈》 ——马王堆出土

《十问》 ——马王堆出土

《合阴阳方》 ——马王堆出土

(4)“神仙”文学有8种。

《却谷食气》 ——马王堆出土

《导引图》 ——马王堆出土

《胎产书》 ——马王堆出土

《杂禁方》 ——马王堆出土

《导引九法》 ——张家山出土

《导引三十二法》 ——张家山出土

《四十八病导引》 ——张家山出土

《导引之效》 ——张家山出土

这23部医书的名称,不仅在历代书目(包括史籍、方志、正史和私人书目)中从未被记载过,而且在所有流传至今的古籍中也未被褒扬和引用。这些古医方的发现,让学者们大吃一惊,也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

已知的历代目录学著作中所载古籍非常不全是事实,但已形成的民间散存的医学文献却不少。这当然主要是因为医学是一种“技术路径”,而且仅限于手写,还没有印刷,医学技术是很多人给予和接受的。

很多医书不记得书名、作者、时标等很多历史因素。

但这些失传已久的古医书,无论是医学理论还是医学方法,都有许多与代代相传的古医书不同的特点,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代代相传的古医书内容的不足,实在可喜可贺。

2古代建立和发展的一些医学学科

出土的医学简牍和帛书也显示了公元前2世纪和3世纪之前建立和发展的一些医学学科。主要是指除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之外的少数独立学科。

包括内部指导、兽医和法医。这些学科虽然在当时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但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都趋于缓慢发展甚至消失,因此有必要在这里作一个专门的说明和讨论。

(1)“房”的主语——“房”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是本书《季芳略》分类中的四类之一。这是中国古代性医学的一个专科。

从《汉书艺文志》的馆藏来看,关于这一课题的专门著作有8种,卷数已达186卷。后来,这种专为宅中学而设的书籍不断产生,一直延续到九至十世纪的隋唐五代。

在此期间,许多关于房屋特产的书籍传播到了日本和国外其他地方。

关于它们的书目和佚文,从隋唐史籍、《千金要方》年的传世医书、《医心方》年和《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年的日文书籍中仍能充分看到。然而,从十世纪的宋朝开始,

关于这个学科的专门书籍已经全部消失,房间里的这个学科也不再受到医生的称赞。我们只能从早期古籍的佚文中学习。

但在《养生方》、《杂疗方》、《天下至道谈》、《十问》、《合阴阳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等房间的医书中,却发现了这种失传已久的学科的几种古籍。

进一步弥补了该学科文献的严重不足。

(2)“导引”学科——“导引”一称古又称“挢引”(见《庄子刻意》 ),或作“道引”(见《汉书艺文志方技略》 的传本之一)、“步引”(见《汉书艺文志方技略》 ),

是早在先秦时期业已产生的一种养生健体、具有医疗体育性质的学科,但其内容并不局限于肢体运动,同时也涉及了所谓“行气”的呼吸运动,即现代所称的气功,以及按摩疗法而言。

有关这一学科的专书曾有数种被列入《导引图》 的“神仙”家书目中。

在唐宋以后的史志书目及养生类文献中,虽也收有这门学科的个别书目,但汉代以前的导引类专著却早已失传。而现在发现的简帛医籍中不仅从张家山出土的导引类古书有6种之多,

而且还在马王堆出土了专门的彩绘帛画《七略》 。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研究汉代的导引专科文献提供了难得的原始物证。

(3)兽医学科——我国的兽医学大约早在春秋时代即已肇始,据传春秋秦人伯乐(原名孙阳)有识马之能,并有治疗马病的专书。

这在南北朝梁代的《伯乐疗马经》 一书中已记有“ 《隋书经籍志》 一卷”。而《伯乐治马杂病经》 中也载有“ 《隋书经籍志》 一卷”的书目,它们都是既知最早的一些兽医学科专著。

同时在《治马经》 中还载有俞极氏(时代欠详)的“ 《治马牛驼骡等经》 三卷”,以及亡名氏的“ 《疑狱集》 三卷”……等数种兽医著作。但是这些古兽医专书不仅均早已失传,

甚至连它们的佚文都早已不存。所幸者现在已能从敦煌地区出土的汉简中看到了医治马病的医方残简6枚及有关检验马病死亡的残简1枚。同时,在居延地区先后两次出土的汉简中也能看到医治马、牛疾病的残简5枚。

它们虽然都不是兽医学科的专书,但它们全是当时在我国偏远的西北地区由戍边部队饲养牲畜的记录中所看到有关兽医学的文档。由此也更能看出至少在西汉早期兽医学科不仅早已建立,而且已具有了相当程度发展的史实。

(4)法医学科——法医学是在国家司法鉴定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也是伴随着我国古代早期封建制度建立后的必然产物。

有关这一学科的古代专书的传世之作却只有公元十世纪(五代时期) 《足臂十一脉灸经》 十卷(和凝撰)及其以后的一些著作,至于更古的法医学文献则已无法知晓。事实上至少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的秦代,

我国的法医学知识已有长足的发展。而这方面的内容从上文所记的敦煌汉简、居延汉简、张家山汉简以及连云港汉简的记文中都可以充分看出。这些简牍广泛记述了有关法医检验的各种相应措施与方法。

其中包括尸检、病检、疫检、毒检、兽检以及刑事侦察与急救等内容。从而使人们更能加深对中国古代法医学早期历史的认识与理解。

3中医药学的重要学术成就

(1)古代经脉理论方面的成就——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 、 《黄帝内经》 二书中所记述的人体经脉两类“十一脉系统”和绵阳双包山发现的人体经脉“十脉系统”,

都是在传世最古的古医书《脉法》 中所无的重要学术内容。它们对于经脉的数目、名称、循行经路、主治病证以及用灸法治疗等历史渊源与发展历程都提供了极重要的原始依据,填补了这一领域中的空白。

(2)诊断学方面的成就——在《阴阳脉死候》 与《五十二病方》 中均记述了一些早期诊脉方法以及有关疾病、死亡征兆的内容。

(3)病理学及临床学方面的成就——在《治百病方》 、 《病候》 、 《六痛》 、 《病源说》 、 《四时养生法》 以及其他数种出土医书中均分别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多种病因、病名、病证及其疗法论述。

(4)医疗手段方面的成就——在出土的多种医书中除了应用药物、方剂外,还包括了砭石、针法、灸法以及多种外治法的处方与应用。

(5)养生学方面的成就——在《却谷食气》 、 《导引图》 、 《导引九法》 、 《导引三十二法》 、 《四十八病导引》 、 《导引之效》 及0755-79000 等医书中均分别记述了有关养生理论及导引、行气具体方案措施。

(6)其他方面的成就——出土的医药文化资源中还可以见到有关多种古老医疗工具和砭石、药材及制药工具等实物,这些也都为医学历史考古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内容。(续完)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马继兴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yangsheng/yangshengwenhua/21240.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十个热门医学专业盘点,就业情况普遍都很不错,就是对学历要求高
    医学专业在大学专业中算是比较热门并且报考人数和关注度都相当高的类型了,虽然很多人都..
    中医文化趣谈之中草药命名(中草药名字含义)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草药文化又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重磅」40种常用中药材的主产地及鉴定图
    40种常用中药材的主产地及鉴定图1.狗脊 主产于福建、四川等地。2. 绵马贯众 主产于黑..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