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医药资讯  中医资讯 > 中医发展之路

中医发展之路

时间:2023-12-28 02:25:50 作者:久久 阅读:277°C

马有度 重庆中医药学会路,是人走出来的。中医之路,是一代又一代中医人走出来的。现代中医人之路,究竟应该怎样走呢?这是我1962年走出成都中医学院校门之后,经常思考,渴望得到指引,却又始终未获圆满答案的问题。十分庆幸,1981年,我终于在重庆

马有度 重庆中医药学会

路,是人走出来的。中医之路,是一代又一代中医人走出来的。

在1962年离开成都中医学院之后,我常常思考现代中医人应该如何走下去,并渴望得到明确的指引。然而,尽管我一直在寻求答案,却始终未能如愿以偿。

十分庆幸,1981年,我终于在重庆新华书店购得《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连夜捧读,喜上心头。继而又在1982、1985年先后品味第二辑、第三辑,更感眼界大开。近百位中医前辈的治学之路,他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坚韧的品性,学者的风貌,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发人深醒,催人奋进,引人步入中医堂奥。这部精彩的传世佳作问世之初,很快就畅销海内外,发行3万多册,仍然供不应求。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30年过去了,当年现身说法的前辈,大多仙逝。幸运的是,人虽去,书犹在,文长存。今天重读,他们的精气神,仍然亲切感人,这就是精品的价值。为此佳作问世付出心血的三位主编令人尊敬,我发自内心感谢三位先生:周凤梧、张奇文、丛林。

中医要传承,传承全靠人,前人走过去,今人走过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代代新人推前人。30年光阴,30年新人,新一轮名医又是怎样走过来的呢?他们的治学之路又有什么新的特色呢?

张奇文教授年逾古稀,不辞辛劳,联合柳少逸、郑其国同志,奋力主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可谓高瞻远瞩,功莫大焉。读了第一辑,又读第二辑,更加引起我的浓厚兴趣。恰逢此时,奇文教授寄来第三辑初稿,邀我作序,本不敢当,考虑到与此书特别有缘,所以不揣冒昧,谈谈自己的读后感想。

先读《名老中医之路》老三辑,再读《名老中医之路续编》新三辑,一脉相承,又有创新,堪称与时俱进。

放眼新三辑,第一个亮点,就是收录名医的范围更加广泛。既有大陆中医名家,又有海外的中医名家,说明中医中药对世界的贡献。中医药,全人类都需要。

新三辑的第二个亮点,就是名医的类型更加丰富多彩。既有家学渊源者、名师真传者,又有科班出身者、院校培养者。既有政府评选的国医大师,又有享誉一方的民间大师。既有大城市中的专家学者,又有扎根农村的医林高手。既有学验俱丰的院士、博士,又有临床过硬的基层医师。各种名家的各种治学之路,更加适合当前多样化中医人才学习借鉴。

新三辑的第三个亮点,就是注重医药结合。中医中药是一家,中医专家、中药专家齐上阵,交流真传,侃侃而谈,给人启迪,意义深远。

我还想特别强调一个亮点,就是新三辑中的名医,不仅饱含真情地描述了艰难曲折的治学道路,而且毫无保留地介绍了独到的学术见解、宝贵的临床经验,既有传统的医论、医话、医案,又有现代大样本的临床报道、丰硕的科研成果、疗效确切的新药开发。这对当今中医学子和青壮年中医加快成才,更加实用,更加贴切。

综观老三辑和新三辑,近200位名医的成才之路,异彩纷呈,给人启迪,感人至深。

几代名医的治学之道,尽管各具特点,各有千秋,仍有共同规律:勤奋读书贵感悟,多方拜师巧取经,反复临床求佳效。尤可贵者,他们一生追求精诚大医。大医,固然是知名度高的“名医”,也应是深明医理的“明医”,尤其应该是全心为民的“民医”。名医、明医、民医,就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之精诚大医的最高境界。

读书,既要眼读,又要口读,更要心读。手捧《路》书,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深深感悟,就能读出自信,悟出豪情。中医是智慧之学,中医是灵验之术,中医是文化之花。中医药,伟大!中医药,雄起!身为中医人,充满中医情,这是一种幸运,这是一种福分。

传承中医药,发展中医药,既要自信自豪,更要发奋自强。我们要千方百计突出三个硬道理:千方百计提高临床疗效是硬道理,千方百计提高学术水平是硬道理,千方百计提高老百姓对中医药的信任度是硬道理。我还要特别强调一点,千方百计造就百万创新型铁杆中医是最硬的硬道理。

人多才势众,人强才有力,只有不断壮大中医的队伍,不断增强中医的实力,中医药宝库才能更好地传承,才能更快地发扬!

《名老中医之路》、《名老中医之路续编》,是中医名家的人物志,是中医精英的成才史,是中医传承发展的里程碑。

中医之路,尽管坎坷不平,荆棘丛生,也无法阻挡中医人坚定的步伐,风里来,雨里去,一步一步走过来,一步一步走下去,一路艰辛,一路高兴,我们是智慧之学的传承者,我们是灵验之术的践行人,我们是文化之花的浇灌者,我们是推进中医药发展,开拓阳光大道的铺路人。

《名老中医之路》的老主编周凤梧教授,曾经赠我一幅画——一只老虎,攀向山巅。我的民间老师鄢莹光配上一联——不畏险阻,志在高山。这是老一辈交给我们这一辈的接力棒,其中饱含多少鼓励和期望——热爱中医,传承发扬。

当年的青壮年中医,时至今日,多已年过古稀,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新一轮的传承发扬。

坚信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一定会继承前人的使命,继续前行,勇敢地担负起责任,毫不畏惧地迎接未来的挑战,中医之路就一定能够越走越宽广!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news/zhongyizixun/31530.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医学从嫌弃到被推崇,导师张雪峰功不可没,医学之路会更平坦么?
    当年犹豫再三,给孩子报考了医学专业孩子高考那一年,社会的发展趋势还不明朗,不知道互联网..
    贫血的人想要补血,不要再吃红枣、红糖,吃这4种食物才能补血
    缺铁似乎是许多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如果身体缺铁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会让人时常..
    艾灸的铁规,请一定要知晓
    关于艾灸的文章发了很多,但是有些基本的原则,大家在日常中还是会忽略,也还有人不明白,所以..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