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医药文献研究不足对策
从中医药文献研究现状出发,认为文献研究存在自发性和无序性、文献研究人才和资料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培养人才、培育文献研究新学科、寻求新的技术支撑、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等观点。
中医药文献是承载和传播中医药知识的载体。中医药文献研究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广阔的研究范围以及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性,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参与,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目前,中医文献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
笔者拟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思路,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文献研究水平提供参考。
中医文献研究的不足
虽然中医文献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的比较深入和全面,但至今仍存在一些不足。
1.文学研究是自发的、盲目的
80年代以前,专门从事中医文献工作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是有文化的好医生或者一些中医领域的老专家。他们在多年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和解释中医古籍。80年代以后,
由于从事中医研究和临床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研究者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接触到中医文献的实际问题,随意发表一些看法。可以说,这种研究大部分是自发的。
在起步阶段,专门研究中医文献的研究者,大多是各自做自己的工作,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种文献研究的自发性导致了文献研究的无序和重复,导致了文献研究状况的混乱,使中医文献研究的整体工作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核心。
由于自发性和无序性,中医文献研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谓盲目研究的情况,是指研究者对研究方向既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这种盲目的研究,一方面导致一些中医经典著作的重复整理,
浪费人力物力。另一方面,遗憾的是大量值得研究和整理的中医古籍被忽视,其实用价值得不到挖掘和利用。有的科研人员受经济利益驱动,为了多出书,干脆把一些中医古籍校对一下就马上出版,有的则校对印刷很差。
重复出现了简单的出版物和粗制滥造的作品。
2.缺乏文学研究人才
到目前为止,国内专门从事中医文献研究的机构还不多。北京有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上海有上海中医药文献博物馆。
上海、四川、山东、辽宁、陕西等省市的中医药大学或学院建立了中医药文献研究所。专门从事中医文献研究的人员也较少,不能满足中医文献研究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中医文献科研人才的缺乏,客观上对中医文献研究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特别是从事中医文献研究的高级人才更少,这对于中医文献研究的理论和整体提升无疑是不利的。
3.中医文献研究概念陈旧的局限性。
中医文献学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训诂、编纂和辨伪。这些分支嫁接自经典文献学理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们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时代不同了。
现代中医文献呈现出与古典中医文献截然不同的特点: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由于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淘汰。
医疗信息的淘汰率也高;中医文献增加了中西医结合文献的内容;中医文献学的一些原创知识的作用相对弱化,比如一些版本学、训诂学的知识是没有用的;临床文献在现代中医文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和分量。
不同于古代中医文献以理论资料为主的特点。这些都表明,今天的中医文献研究不能再照搬中医文献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应该探索和建立新的文献学科理论,运用新的技术方法研究、整理和利用现代中医文献。
目前大多数中医文献研究者的观念还局限在中医古籍整理的范围内。他们整理中医文献,无非是中医古籍的校对、注释、训诂、现代翻译等传统方法。
这种观念和方法的陈旧和局限,导致中医文献研究者忽视了近现代中医乃至西医的许多新发展和新发现,只苦读有限的古籍,只谈传承,却对创新无能为力,即使所谓的创新,
只不过是对古人所学的医书的所谓“新解”罢了。这种科研观的局限导致中医文献研究未能取得有效突破,也导致中医文献研究脱离现代中西医,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不被中西医临床医师认可和接受。
4.缺乏文献研究资料
许多古代医书由于历代的灾难而失传,尤其是宋代以前的大量医书,只记载在一些史书和目录学书籍中,而原著早已失传,虽然其许多理论和内容散见于现存古籍中,但仍使现代人在研究现存古代医书时遇到困难。
所研究的古代医书很难得到其他同时代的证据,这势必给古代医书的研究带来困难。此外,还有很多版本不同的古籍,在流传千古的过程中,几经显隐。研究者在研究它们的时候,觉得信息匮乏,不足以解疑释惑。
比如《灵枢经》是《内经》的一部分,古抄本命名为《九卷》,《九灵》,《九墟》,《针经》。
但现存的只是《南宋史记》编撰的一部书,而之前的传记均已失传,仅有少数内容偶尔出现在现存古籍中。今天要想整理《灵枢经》的版本和内容,找到宋代以前的资料比较困难。
就文献研究现状而言,除《内经》、《伤寒论》等11部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是全国古代医籍整理的重点项目并专门组织文字学专家进行校对和解读(部分尚未完成)外,
其他中医古籍的整理,大多只是简单的校对出版,也就是完事了。而对中医古籍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整理,使之为当代服务,为现代临床和教学服务的工作却很少。
5.缺乏技术力量和资金
中医文献研究的传统方法和技术,无非是校勘、训诂、音韵、版本学等知识。用这些传统的方法来整理和研究当今丰富而复杂的中医文献,无疑是相当困难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许多从事文献研究的研究者逐渐掌握了一些文献研究的新技术,为我们从事文献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总体来说,我们仍然需要探索和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而且资金不足,
这也是长期困扰文学研究者的一大难题。
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文献研究水平的思考
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医文献的科研水平,是目前中医文献研究者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为促进文献学研究的学术经验交流,更好地挖掘和整理古代医学文献,收集、整理和利用现代中医药文献信息,
中华中医药学会文献分会、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组织了全国中医药文献学术研讨会和交流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文献分会主办的“全国中医药文献学术研讨会”已举办多次。
在中医文献学术领域乃至中医药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些学术会议的召开,促进了中医文献研究的发展,开阔了文献研究者的思路,活跃了学术氛围,十分有益。
为了提高中医文献的科研水平,作者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中医文献专业人才。
培养从事中医文献研究的专门人才是我们搞好中医文献研究的基础。中医药文献学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学科,是介于古典文献学、中医药学和信息情报学(图书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要求从业者具备这三门学科的基础知识,甘于孤独,淡泊名利,只求求知。目前,中医药文献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急需培养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奉献精神的中高级文献研究人才。
特别是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学科带头人,这样才能在专业研究上有所进步,有所成就。
2.建立文献研究新学科,促成文献科研核心的形成。
中医文献包括中医古籍和现代中医文献(含中西医结合文献),数量巨大,种类庞杂,且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其数量也与日俱增,中医文献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也与从前大不相同,为了更好地指导文献研究的实践工作,
有必要对目前已有的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总结提高,并且适应中医文献的新特点和中医学发展的要求,建立新的文献学科,比如, 《中医文献检索学》 和《中医临床文献学》 就是首先应考虑的两门学科。
在学科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和新学科确立的基础上,应组织全国性或地方性文献学术研讨会,探讨解决目前中医文献研究的自发性和无序性问题,努力促成地方性或全国性文献研究核心,
确立中医文献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文献工作的重点项目,使文献研究工作能有重点、有条不紊地进行。
3.确定重点研究目标,实现中医文献研究的平衡发展
中医文献研究包括古典文献研究和现代文献研究两个方面。中医文献学作为中医学(包括中西医结合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医学在理论和临床上的发展。一方面,
这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与利用医籍中的理论和技术,搞好中医古籍珍秘本的搜集整理及出版工作,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做好中医古籍的类编、校勘、今译、辑佚工作,继续组织资深研究人员编纂医学史、字典、辞典等工具用书。
更重要的是由博而约,从对中医古文献的研究中,整理出古人的临床辨证用药思维和理论创新思维,以供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学习和参考,也就是对中医文献的“二次开发”。应该说,这种“二次开发”的重要性更大一些,
应成为今后中医古典文献研究的重点。这是因为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不管是理论研究者还是临床工作者都不可能对所有中医古籍进行学习和研究,如果中医文献研究者能够通过艰苦的工作,
深入而系统地对中医古文献进行整理,最终为中医工作者提供方便而实用的研究信息,则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功莫大焉。
另一方面,要对当代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和整理。在现代研究条件下,中医(包括针灸)和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虽有反复,但仍有长足的进展。目前,
中医药抗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一些慢性病和疑难病症都有一定突破,在临床上发挥着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有待系统整理挖掘,推广应用。一些独特而有效的民间疗法,
也有待于文献工作者去收集整理,加以光大发扬。中医治疗艾滋病、“非典”等新近发现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有独特的优势,对这些疾病的研究,中医文献研究者们一方面可从传统中医学文献中寻求线索,另一方面,
则应及时对当前研究进展加以总结推广,以期一些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法能迅速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掌握应用。
4.寻求新的技术支撑,扩展研究领域
对现代中医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一些传统的研究方法如训诂学、音韵学已无用武之地,而与文献学有交叉研究领域的学科如图书馆学的各学科及现代信息学等则成为文献研究的新的技术支撑,
这要求研究者不断汲取相邻学科的精华,应用到文献研究中去。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更为文献研究者建立数据库、处理医学资料提供了方便条件,使文献研究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
如何能使各种医学研究信息得到有序处理,并在医学界迅速传播,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中医的医疗水平,则是中医文献研究者今后应着力研究的重点,也是对中医文献研究领域的新的扩展。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米鹂成建军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