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拔罐,住院不用吃药片”的顺口溜传遍了山东省宁阳县广大农村,生动反映了宁阳县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方面取得的新成果。目前,
全县100%的乡镇卫生院和349个卫生院能提供中医药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达到92%;乡镇卫生院中药处方达到总处方的32.5%,村卫生院达到25%。中药的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达到了34.5%。
自2001年山东省宁阳县被确定为农村中医药先进县建设单位以来,该县抓住机遇,制定完善政策,搭建推广载体,完善服务网络,坚持推广使用中药,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真正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少花钱,
“好病”的好处。
完善机制,形成提升导向。
宁阳县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推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县卫生局成立了中医科,具体负责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为加强推广,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层层签订了推广目标责任书。
确定了“培育卫生院、辐射卫生院、普及宁阳”的推广思路和到2008年在全县所有村卫生院推广应用适宜技术的任务目标。为保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顺利开展,
县、乡财政按农业人口每人0.5元拨付中医药工作专项经费。
投入25万元为乡镇卫生院和所有村卫生院配备了CD,《中医药适宜技术50项》,《50种常见病百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村卫生所都配备了针灸挂图、针灸针、梅花针、拔火罐、针灸按摩床等基本设备,
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基本保障。
制定政策,搭建推广载体。
2004年,宁阳县被确定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后,抓住机遇,制定优惠政策,优先将所有医疗卫生单位和村卫生室作为定点报销单位,优先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支付项目。2006年1月,
被确定为全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农合中作用的试点县后,立即制定了中医药参与新农合实施方案,召开了启动会,安排部署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农合中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将中药饮片和自制制剂报销比例提高10%,将中医药适宜技术报销比例提高20%;参合农民选择中医技术治疗疾病,到县内定点医疗卫生单位就医,实行“一卡通”制度,自主选择医院和医生,无需办理转诊手续。
医药费在医院直接报销,让参合农民愿意选择中医药适宜技术防病治病;中药饮片和中药适宜技术收入达到业务总收入30%以上的,优先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鼓励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疾病。2007年,宁阳县60.2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9.1%,新农合报销1297万元,89.1万人受益。
共为34.2万名患者实施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同比增长23%,减少医疗费用260多万元,有效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搭建网络,完善推广体系。
二是发挥乡镇卫生院的纽带作用。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制定硬性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定期对村卫生院进行督导。大力加强医院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
乡镇卫生院在中医科、针灸推拿科、中药房、中医科人员配备上全部实现“四到位”,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以乡镇卫生院为单位,建立乡村医生月会制度。
认真组织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知识培训。
三是发挥村卫生院的主导作用。将村卫生院建设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将中医人员、能学中西的乡村医生与西医人员合理匹配,确保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每个村卫生院都能得到推广应用。
积极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目前,全县所有村卫生院都配备了中药柜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仪器,配备了1名以上学贯中西的中医或乡镇医生,能熟练运用中医药技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平均治疗量达到30%以上。
把“推”和“用”结合起来,提高推广水平。
二是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方便的优势,保障农民看病方便。通过为每个村卫生所配备一名中医或一名能学中西医的医生,并应用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一针一把草”,可以有效治疗慢性病和常见病。
农民可循规蹈矩,乡村医生也可上门服务,既不会影响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又能使农民享受到新农合的优惠报销,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满足了农民“小病留村”、“在家看病”的愿望。
三是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优势,确保农民能看好病。县中医院针灸科主任戴成忠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研制出中医治疗骨关节病的牵引床。简单实用,成本只要2000元。
其功能功效优于昂贵的进口设备。这也是宁阳县中医药创新发展的缩影。同时,各医疗卫生单位不断加强科学管理,发展、完善和提高专科(专病)建设,不仅满足了农民的医疗需求,
还能吸引周边县市的患者前来就诊。目前,宁阳县已基本形成一批中医特色明显、技术优势互补、规模效益突出、创新能力强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
四是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成本低的优势,确保农民看病便宜。由于中医药的积极参与和新农合的大力推进,2007年县级医疗机构人均门诊费用比2008年下降了9.6%。
人均住院费用下降3.5%;乡镇卫生院门诊和住院人均费用分别下降6.7%和8.7%,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又节约了新农合基金,提高了合作医疗基金的利用效率,确保了新农合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中医药技术简单易学的优势,确保农民病有所医。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积极开展学徒教育、定向培训和继续培训。近年来,
宁阳县106人参加中医自学考试;200人分批到上级医院深造;120名乡村医生报名参加中医中专教育。认真实施全省农村中医药人才“5155”工程,
组织专家筛选出简单有效、群众可接受的常见病防治适宜技术,制定《宁阳县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方案》,编制《中医药适宜技术50项解读》,《中医药适宜技术50项速记口诀》,
分批安排基层中医药人员到县卫生培训中心接受规范化培训。截至2007年底,已有1400多名乡村医生接受了培训,培训率达98%。使乡村医生能够快速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成为及时、贴心的农民医生。
满足了农民最基本的医疗保健需求。目前,全县413个卫生院有668名乡村医生能熟练运用中医药技术防病治病。
一是发挥县中医院的龙头作用。县中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技术、新项目,实行患者“全民治疗”、“专家全民享受”、“全民设备”、“全民技术”一体化模式。
定期组织人员指导乡镇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定期派专家轮流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咨询、讲课,通过实例传授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疾病的方法,指导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普及。
促进了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均衡发展。为充分发挥县中医院在适宜技术推广中的龙头作用,将县中医院确定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组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分批到县中医院进行实习培训。
近年来,县中医院以针灸推拿为重点,举办了26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培训了600多名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