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医药资讯  中医资讯 >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时间:2023-12-28 00:29:31 作者:药材库 阅读:219°C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中医儿科学荟萃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小儿养育

中医儿科学简史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体系和我国传统的中医、针灸、推拿为指导,研究儿童从胎儿到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种疾病的防治的医学科学。

中医儿科学汇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育儿防病的丰富经验,并随着中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中医儿科的萌芽期(古代-南北朝)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原始的医疗活动。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69万年前中国“北京人”的平均寿命只有14岁左右,因此可以说,人类早期的医疗活动包括了相当一部分儿童医疗。

《山海经》年的吴芳是中国最早的儿科医生。史书中明确记载的儿科医生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开始:“扁鹊.生在咸阳,听说秦人爱孩子,是小儿大夫”。

古代医书对小儿疾病的早期记载可见于西汉墓葬帛书《五十二病方》,帛书中有“小儿癫痫病”和“小儿癫痫病”的描述。《汉书艺文志》收录了19卷妇婴方剂学,是早期的妇科和儿科方剂学。

《内经》不仅建立了指导各学科临床实践的中医理论体系,还提出了许多关于儿科的论述,如小儿的生长发育、体质特点、先天因素、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等。

《伤寒杂病论》年建立的辨证论治体系,尤其是脏腑杂病学说,对后来儿科辨证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已有儿科病历。例如,西汉名医淳于髡(臧宫)用夏柒汤治疗小儿气滞。

东汉名医华佗曾用四物女丸治疗儿童李霞病。《隋书经籍志》记载了南北朝时期的医书,专门列出了儿科、产科等医学分支,也有儿科医学的专著,如王敏超的卷《小儿用药本草》 2。

徐叔湘《疗少小百病杂方》 37卷等。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时期(隋代-宋代)

隋唐时期,政府非常重视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在中医科授课,中医科有专门的初、中级科室,学制五年,促进了儿科的发展。

隋朝的晁主持编纂了《诸病源候论》,其中有6卷是关于小儿杂病症状的。书中对儿童保育提出了一些积极的看法,如“不要暖衣,……该迎天气了,……哺乳常宜”。外感分为伤寒和时令之气,内伤以脏腑辨证为主。

小儿病因学255证详解。《备急千金要方》在唐代《孙思邈》中首次列举了《小儿方》两卷,收录儿科方药3m余,将儿科疾病分为九类,并对其理、法、方、药进行了论述。

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代代相传,流行于唐末宋初,提出了婴儿体质阶段纯阳的观点,并对婴儿的脉诊方法和报警进行了探讨。北宋中阳人钱乙对癫痫、癫痫病、疳积、痢疾、火毒等疾病的辨证论治,为中医儿科体系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因此被誉为“儿科圣人”。钱乙的主要学术成就由他的弟子严继忠整理成册《小儿药证直诀》。书中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虚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对儿科临床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从儿科的特点出发,钱乙在四诊的应用中特别重视检查,并对痤疮皮疹疾病的"表证"、"内证"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小儿药证直诀》建立了儿科五脏辨证体系,

把握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已成为中医儿科最重要的辨证方法。他制定了儿科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从五脏虚泻入手,注重润泽滋养、补运、攻而不伤正。擅长削古方,并根据儿科特点创制新方。

该制剂以合同为基础,适合临床应用。

北宋时期,天花、麻疹流行,名医董继擅长用冷疗治疗。他总结撰写了《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这是天花和麻疹专论的开端。南宋时,刘芸等人编纂了40卷《幼幼新书》,是当时世界上最完整的儿科著作。

南宋时有20卷《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论述儿科各种疾病,其中包括许多先天性疾病。书中明确,新生儿脐风捏是由于不小心脐带断裂引起的,与成人因伤引起的破伤风是同一种病,建议用冷刀切断脐带。

建议按照脐带用脐饼烫脐带,再用封脐粉包裹,是当时较好的防止脐风的方法。

南宋的陈文忠写了《小儿痘疹方沦》 《小儿病源方论》,他力劝我们要强化儿童的元阳,要善于温补强身。对于痤疮皮疹阳虚寒凉引起的不良证候,擅长温补药物救急。陈文忠以温补为主,与钱乙、董姬同为寒凉。

二者相辅相成,促进了中医儿科的发展,为儿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全面的依据和丰富的治疗方法。

三、中医儿科的发展时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金元四家在儿科方面各有专长和贡献。刘主张用辛凉苦寒、泻热养阴的方法治疗小儿发热。主任医师张从正善用热与性病。戴笠重视调理脾胃。朱震恒认为儿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擅长滋阴。

元代曾编辑《活幼口议》。曾《新生儿疾病详解》是早期中医新生儿学的集中论述。他对症状和体征进行了准确的论述,并对许多常见儿科疾病的证候分类和治疗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

如总结了惊风的四证八期,提出了镇惊熄风、清热化痰的治疗方法,并沿用至今的琥珀保龙丸、真镜丸等治疗惊风的方剂。

明代薛凯、薛基擅长儿科,善于博采众长,著述《活幼心书》。薛发扬五脏辨证理论,每篇文章先引《辨证论治大纲》,后引对五脏的论述,并以旁证解读成篇。他们重视脾和肾,并在陈文忠将脾视为温暖。

治肾既活在钱乙滋养袁茵,又活在温元阳阴助陈文求阳。《保婴撮要》,小儿病证221种,列医案1540份。其中讨论了小儿外科。

有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肛肠科、皮肤科、骨科等70余种病证,以辨证论治为主,内治、外治、手术相结合的脏腑经络治疗,为中医小儿外科专业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明代名医万全写了一本儿科专著,如《保婴撮要》《幼科发挥》755-790000。针对不同阶段的孩子,他提出了“育儿四法”:预养养其元,胚胎养其真,杯养防其变,弓养防其病。

他在朱震恒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阳常盈,阴常不足,肝常盈,脾常不足,心常盈,肺常不足,肾常不足。“三多四不足”儿童的生理病理学说他特别重视调理脾胃,认为“调理之法,不局限于药物,

只有枯萎奶妈,少食少药,谨慎用药,才不会伤及脾胃,才会一直固若金汤。

此外,明代还有李时珍《育婴秘诀》,收集了许多治疗儿科疾病的药物和方剂。陆博。Si 《片玉心书》,儿科病因辨证论治详解,平达论,实用,《本草纲目》,藏书,

他也参与了自己的见解,内容广泛。张景岳《婴童百问》提出小儿辨证重在表里寒热两虚,小儿阳有余阴不足,治则“污气清神,应随需而调”的观点。

清代儿科医生夏雨竹写的《证治准绳幼科》。他认为“有内因,有外因”,看面色、察苗窍可辨脏腑寒热虚损,重视推拿疗法在儿科的应用。《景岳全书小儿则》是清廷编纂的一部条理清晰的儿科书籍。

论证准确恰当,适用于临床和教学。谢玉琼撰写了《幼科铁镜》麻疹专著,详细阐述了麻疹各期及并发症的辨证论治。王清任《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工厂观察儿童尸体解剖数据,

明确提出了“聪明的记忆不在脑”的观点,阐述了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并介绍了此法在紫癜、疳积、小儿肿痛等疾病中的应用。

陈复正是清代儿科名家,著《麻科活人全书》 。他倡导指纹诊法,概括了指纹诊的方法和辨证纲领。 《医林改错》 除采用脏腑辨证外,更重视八纲辨证在儿科的应用,陈氏创制厂集成八方,沿用古方,

还大量收录各类简便方,使该书更具实用价值。

吴瑭不仅是温病大家,在儿科方面也卓有成就。他鲜明地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易于感触、易于传变酌病理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临床用药注意点。论小儿温病,六气病因,三焦分证,

治病求本,与叶桂的卫气营血辨证学说相辅相成。

明清寸期,天花、麻疹等时病流行,儿科在产;生大量痘、麻专著的同时,应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已广泛传播《幼幼集成》 (1577年)载有稀痘方, 《幼幼集成》 (1653年)载有痘衣法。

俞茂鲲《博集稀痘方论》 (1727年)说,在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的人痘接种法已盛行各地。我国的人痘接种法后来流传到俄罗斯、朝鲜、本、土耳其及欧非国家,

成为世界免疫学发展的先驱。

清朝后期,随着西医传人我国,儿科界也开始有人提出宜中西医合参。何炳元《三冈识略》 中就在传统四诊之外,引人检诊一项,用于检查口腔、温度、阴器、便路等的变化。民同时期儿科疾病流行,

许多医家寻求古训,融会新知,救治了大批患儿。例如,在治疗重症热病时,徐小圃擅用温阳药物回阳救逆,奚咏裳善取寒凉药物清热保津,就是这一时期外感病寒、温两大学派的杰出代表。

四、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家发展我国传统医学的政策支持下,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进步的学术氛围中,中医儿科学和其他中医学科一样,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现代中医中等和高等教育,70年代开始中医儿科学硕上生教育,八十年代开始中医儿科学博士生教育,90年代又开始进行在职医师的继续教育,这种现代的完整教育体系,

不仅为中医儿科界输送了大批人才,而且使中医儿科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成为学科发展的保证。

建闷以来,整理出版了历代儿科名著,发掘了一大批对临床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价值的可贵资料。就中医儿科学若干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学术争鸣,认识渐趋一致。儿科诊法应用,丰富了传统四诊内容,

在四诊客观化如色诊定量、舌诊微观化、闻诊声音分析、脉图分析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而月。尝试把利用血液化学、超声影像等现代技术方法取得的微观辨证资料,与应用传统四诊手段取得的宏观辨证资料相结合,

发展了儿科辨证学。

在预防医学方面,我国古代养胎护胎的经验得到总结推广,对促进优生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孕妇服药,预防新生儿胎黄、胎怯等的发病,取得了有创新意义的成果。对体弱儿童辨证给药,调整体质,增强脏腑生理功能,减低,

厂反复呼吸道感染儿和脾胃虚弱儿的发病率,延长了哮喘、肾病综合征等复发性疾病的缓解期。中药保健药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的开发应用,对增强体质,保护易感儿,降低发病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哮喘、肺炎喘嗽、泄泻、癫痫、胎黄等儿科常见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厌食、儿童多动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的辨证论治总结出了规律;对肾病综合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急性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热、新生儿硬肿症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取得成果。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目前正在向着学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中医儿科学的现代化,就是要建立起一整套源于传统中医儿科,适应未来社会需要,

与各现代科学学科自然衔接、协调发展的全新理论和实践体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科学研究是其必由之路,人才培养是其基础工程。相信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中医儿科学的现代化,将会随着整个中医学的现代化而逐步实现。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news/zhongyizixun/20385.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医学从嫌弃到被推崇,导师张雪峰功不可没,医学之路会更平坦么?
    当年犹豫再三,给孩子报考了医学专业孩子高考那一年,社会的发展趋势还不明朗,不知道互联网..
    贫血的人想要补血,不要再吃红枣、红糖,吃这4种食物才能补血
    缺铁似乎是许多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如果身体缺铁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会让人时常..
    艾灸的铁规,请一定要知晓
    关于艾灸的文章发了很多,但是有些基本的原则,大家在日常中还是会忽略,也还有人不明白,所以..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