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年中药材市场回顾
历史的车轮已进入2024年,2023年上半年几乎所有品种均出现涨价,不仅涨价品种众多,同时还有不少品种突破历史高位。尤其是2023年6月,原本预期的淡季行情并未出现,中药材价格却反常迎来新一轮暴涨。不过在经历了前期的大幅上涨行情以及这一轮已启动三年多、即将结束的牛市冲击后,下半年整体市场走势趋于跌多涨少,暴涨品种合理减少。2023年对于中药材市场而言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充分展现了各大周期节点以及品种的高峰行情,或许会成为未来商家判断和参考行情的又一标准。
大涨之后,一些利好因素提前释放,不少高价位中药材出现合理价格回落,一些原本涨势迅猛的品种也按下了暂停键,有货者甚至出现恐慌。为此,我们要客观理性看待中药材价格变化,在常态化操作中继续寻找商机,耐心等待市场流通中的新机会。在年底盘点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2023年涨势迅猛的品种。
2、2023年上涨品种有哪些?
1.苦参
自2021年秋季苦参新产以来,部分商家对其密切关注,近期货源散销顺畅,行情再度上涨,目前市场普价16元,中含量普价18元,高含量普价20元。苦参又名槐根,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入药,原为野生品种,随着多年采挖,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开始试验人工种植,并已获得成功。2010-2012年期间,苦参种植规模扩大最为显著。 随着国产货源的大规模上市,目前市场流通货源90%为国产货源,主要分布在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甘肃、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其中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地区产量可占全国总产量的70%左右。
近10年综合价格指数(来源:康美中医药网)
苦参,自2010年至今,近十年来价格变化不大,产地种植户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土地承包大户亏损更为严重,种植积极性减弱,产能萎缩。在市场环境利好背景下,商家纷纷将目光投向该品种,成为商家和资金青睐的品种之一,市场价格步步走高。从苦参种子价格上涨来看,目前干品价格已经刺激了种植户的购买欲望,但由于生长周期较长,产能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但野生货的产量和库存消化情况值得关注。
2. 白芍
白牡丹传统种植区有安徽亳州、浙江磐安、四川中江、山东荷泽等。随着信息化、交通便利,白牡丹以亳州为主要推广渠道,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但由于管理不善,总体产量未达预期。随着前几年粮荒、行情不佳导致种植面积减少,白牡丹供需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主产区安徽亳州几种主要本地原料白术、白芷等价格涨幅较大,且生长期较短,农户更愿意种植短期收益高的品种。因此,在白牡丹种植中避免一哄而上、加强管理,还是能开辟出一条新路。
近10年综合价格指数(来源:康美中医药网)
2023年白芍药价由年初的15-16元一路上涨至8月份的30多元,突破了当时的历史高价,涨幅超过100%。随后,各规格价格普遍震荡下跌,但目前走势尚缓,价格暂稳。白芍药是我国40种常用大宗药材之一,用量巨大,位列中药材前列品种。经过实地考察和与多位经营白芍药的商家不断交流、调研,亳州本地产区2023年新货出货量较少,但外省货量较大,白芍药整体产量不小。因此,自新货出货结束以来,价格便反复震荡,也给白芍药价再次上涨带来了很大压力。 不过,未来三年白牡丹可采挖面积并不大,更多商家对未来有更高的预期。刚性需求的消化,库存的逐渐消耗,不少商家认为后市白牡丹或将继续恢复性上涨。至于后市行情会如何变化,目前仍存在分歧。
3. 白术
目前,两年生白术产量已逐渐明朗,2023年总产量较去年减少是不争的事实,一年生白术从新产到现在的供应量也比去年同期减少。但短期内,由于货源供应紧张,加上白术整体价格高企,库存尚存,估计近期行情不会有太大变化。至于未来白术还有多少变化空间,具体减产量、市场正常需求、人气等都将直接影响白术行情的走势。
近10年综合价格指数(来源:康美中医药网)
2023年,两年生白术价格由年初的28-30元一路上涨至8月份百元高价,一年生白术因品质不同价格已涨至60-75元,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白术新增货源并不多,从近几年的产储销情况来看,根据对各方面市场情况的总结分析,此轮白术涨价潮的确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同时,白术并不缺少追随者和投资者,人气也是市场高位运行的催化剂。 但2023年白术利好消息已释放,加之短期因经营户及囤货商有货维持业务供应,价格有望再度上涨,经过实际市场消化、人为因素及种植成本高企等因素,不少商家认为市场或将持续上涨,高价有望持续至2024年。
4.当归
2023年,甘肃种植区连遭雪灾、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侵袭,出现大面积抽薹,减产已成定局。云南种植区则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高温等严重影响,虽然今年种植面积较2022年翻了一番,但实际有效面积与预计总产量和预期相差甚远。这样算下来,全国总产量与2022年相比变化不大,为当归维持高价奠定了基本前提。
近10年综合价格指数(来源:康美中医药网)
2023年散当归价格从年初的60-65元一路上涨至6月份160-170元的高点,涨幅超过150%,当时价格站在历史高位。作为西北三大主产地之一,当归全年需求量较大,由于2022年种植减少,产量减少,加之2023年产区天气异常,新货压力依然不大,因此即便2023年当归价格回落,也依然受到部分商家的关注。但由于2023年6月份利好消息已经释放,高价压制需求,加上新产的深度影响,价格大幅下跌,目前仍处于震荡走势,短期内价格继续下跌空间有限,但不少商家认为,回归历史高位的动力不足。
5. 党参
近10年综合价格指数(来源:康美中医药网)
说到当归就不得不提党参,这两个品种在2023年7月份创下新高后,价格逐渐回落。目前亳州市场有商家咨询采购党参,货源尚有小批量供应,随着新货上市,市场货源略有增加,行情小幅波动。目前大党参条市场价格在130-140元/公斤,中条价格在120元/公斤左右,小条价格在110元/公斤左右,统片市场价格在130-140元/公斤,精选片价格在160-170元/公斤。
近三年价格走势图(来源:康美中药网)
6.猫爪藤
猫爪草入药具有祛痰散结、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瘰疬、痰结、痈肿、蛇虫咬伤等。目前,在中成药中使用猫爪草的仅有参鹿扶正合剂、消乳散结胶囊、猫爪草胶囊、益肺止咳胶囊、解毒通淋丸等5个方剂。其中,只有参鹿扶正合剂和益肺止咳胶囊为非处方药,其余均为处方药,临床用量需凭医生处方。中药汤剂中用猫爪草的量很少,除一些专科医院的医生外,很少有医生的处方涉及猫爪草。
近10年综合价格指数(来源:康美中医药网)
2023年猫爪藤价格从年初的90-95元到产新期间,一路大幅上涨,产新后一段时间,最高涨到400元左右,洗货价更是高达480-500元,涨幅之大,接近350%,是多年来罕见的天价。猫爪藤虽然是小品种(年需求量约700-800吨,其中国产品种为主流),但每年都不乏关注,2023年产新前其库存确实较低,加上减产传闻、市场环境好转、热钱涌入等多种因素叠加,再度造就了高价,但随着价格的上行,抑制了货源的正常消化,随后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目前反弹后暂时企稳。 未来市场仍需消化和调整,另外,无论2024年猫爪藤的新品如何,被评为2023年的“黑马”品种还是当之无愧的。
7. 黄芩
近期货流不快,买货积极性不大,成交量不大,价格回调至一般干货35-36元/斤左右。今年社会库存量仍大,前期囤货的商家获利回吐,目前多有大商户想卖现,但无人愿意接货,成交量缓慢。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囤货的商家人气旺,大多从东仓转移到西仓,钱从左手转到右手,没有出现缺货涨价的迹象,鲜货现价5.5-6元,后期价格难以企稳。
近10年综合价格指数(来源:康美中医药网)
黄芩,2022年货源量大,最低价跌至16-17元,农户种植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农户种植积极性丧失,进入商家视野。资金不断流入,大货成交量增加,行情不断上涨,推高黄芩价格至38元。2023年黄芩货源量不大,预计今年货源量更少。按照正常推理,行情还会继续向好,但黄芩库存释放、全年黄芩产量、企业采购量仍是未来市场博弈的相关因素。
8.三七
春节过后,三七价格由年初的95元(120头)上涨至110元左右,但实际消费量有限,行情平稳至5月份。5月底6月初,客商纷纷涌入文山产区囤货,价格迅速上涨至150元左右,但好景不长又有所回落,一直到9月份都在130元左右震荡。10月份,产地货源回笼再度加快,行情反弹至140元左右,并一直维持到年底。
近10年综合价格指数(来源:康美中医药网)
三七多年来都是金融属性较强的品种,尤其是连续几年的低价吸引了不少商家的关注。2023年随着土地政策和中药材价格的普遍上涨,热钱的涌入增多,产地迎来了时不时囤货的商家,市场也随着货源的频繁变动而震荡上行。但由于三七库存量还是比较大的,每次涨价总会引来低价库存的回流,这也造成了2023年三七价格处于产地商家拿货就涨,商家离场就跌的不稳定状态。但总体来说,不断的周转使得商家的持仓成本不断上升,2023年初低价难见,但高价的等待还是需要时间的。
9. 何首乌
何首乌的药用来源有野生和栽培两种,相关机构监测数据显示,栽培何首乌的量约占何首乌总供应量的45%,主产区为广东、贵州、四川等地;其余55%的野生供应量来自全国多个产区,其中以四川、贵州、云南、西南地区的重庆和广西西部为主产区。
近10年综合价格指数(来源:康美中医药网)
今年三四月份,广东国产何首乌因减产,价格开始上涨,5月份涨至20元左右,随后逐月上涨,10月份达到25元,年底继续上涨至30元左右,创历史新高。2023年以前何首乌行情一直比较平淡,广东国产货长期在15元左右徘徊,野生货也徘徊在22元左右,加之近几年需求量一般,商家对其关注不多,产区农户种植采收积极性也在逐年下降,2023年广东国产货新品上市,产区反映产量不及往年的三分之一。 量少导致前几年产区库存逐渐消化,部分产区加工户很早就无货可卖,货源处于紧俏状态。而野生货方面,价格多年未涨,农户采挖成本增加,收入也并未相应增加,加之产区销售情况不理想,因此近几年野生货产量有限。对于后市,短期内难以大量补货,仍值得关注。
大涨之后,一些利好因素提前释放,不少高价位中药材价格出现合理回落,一些原本涨势迅猛的品种也按下了暂停键,有货者甚至出现恐慌。为此,我们要客观理性看待中药材价格变化,在常态化操作中继续寻找商机,耐心等待市场流通中的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