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各种分子和颗粒之间、血液和血管壁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摩擦,这就是血液黏稠的原因。一旦黏稠度增加,血流就会变慢,出现大量脂质、脱落细胞等。很容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
纤维蛋白、血小板等。在血液中还会乘机聚集在异物上,使血管腔变窄甚至形成血栓,从而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
中医认为,血液的运行要靠气的推动,气虚不能运血,气滞则不通。阴虚时,营血减少,清气不利,血不运;阳虚不能气化,气血停滞。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液粘度的增加。临床上,
一般来说,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血粘度增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气虚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血液黏稠度增高,伴有心悸、气短、乏力、胸闷心痛,舌苔薄白,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等。治疗上应以益气活血、通络化瘀为主,可选择补中益气汤加减。
具体配方为黄芪、党参、白术、柴胡、陈皮、三七、桃仁、桔梗、当归各10克,升麻、红花、炙甘草各5克,每日1剂,水煎服。也可以选择中成药,如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2次;或者血府逐瘀口服液,一次一片,
每天服用两次;或者舒心口服液,每次服一片,一日两次。
2.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血粘度增高,伴有尿短、大便稀、腰痛、刺痛、不动、舌淡苔薄、舌边有瘀斑或瘀斑、脉细等。治疗上应活血化瘀,行气导滞,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具体方剂为桃仁、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泽泻、瓜蒌、三七、陈皮、枳壳、桔梗各10克,红花5克,每日1剂,煎服。也可以选择中成药,如脑血康滴丸,每次10粒,一日三次;或者三片或七片,每次五片,
每天服用3次;或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肝肾阴虚:主要表现为血粘度增高,伴有乏力、头晕、耳鸣、健忘、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发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甚至遗精、舌苔少红、脉数等。治疗应以滋补肝肾、滋阴潜阳为主。
可以选择杞菊地黄丸加减。具体配方为枸杞子、菊花、生地黄、熟地黄、山药、大枣皮、茯苓、泽泻、牡丹皮、天冬、麦冬、石斛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也可以选择中成药,比如杞菊地黄口服液,一次一粒。
每天服用3次;或吴京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或鱼鳔丸,每次10克,每日2次;或者牛蒡螺旋藻颗粒,每次一袋,一日三次。
4.脾肾阳虚型:主要表现为血粘度增高,伴有四肢冰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腹痛少、腹胀便溏、脸肿肢浮、小便不利、舌淡、苔薄白、脉沉弱等。治疗上应健脾补肾,可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具体配方为制川乌、党参、白术、炙甘草、干姜、苏子、葶苈子、桂枝、泽泻、黄芪、茯苓15克、花椒5克,每日1剂,水煎服。也可以选择中成药,如金河降脂胶囊,每次服两粒,一日三次;或降脂平片,
每次服4片,每日3次;或每次服用6 ~ 8片,每日3次;或济生肾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