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午,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吴仪副总理面带微笑走进了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这是吴仪副总理五年来第八次出现在中医药重大会议或活动上。一天后,25日下午,
她和代表们一起到钓鱼台召开的中医“治未病”高峰论坛启动国家“治未病”健康工程,坚持在会场待了两个多小时,认真听取每一位专家的发言。吴毅说,我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说再见,说再见.
五年很快过去了,但吴仪副总理在任期间关注中医药事业的场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她多次对中医药工作作出指示,指明了中医药的发展方向。
并亲自担任国务院中医药部际协调小组组长,这一切都将被中医们永远铭记。
大家都清楚地记得,五年间,吴仪副总理三次出席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每次她极具个性化的发言都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士气和精神。
第一次是2004年,非典之后。她带领十个部委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以协调各方力量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她的发言很明确:“今天,我自愿参加这个会议。
我想通过实际行动支持中医事业。她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非典防治的临床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她还提出,要把名院、名科、名医、名厂、名店、名药的文章放大,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后来,这个演讲被业界称为“三策”。多年来,在实施“三大战略”的过程中,
大力推动中医药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次参加全国中医药大会是在2007年。在那个关键时刻,吴仪副总理带领16个部委的主要负责人出席中医药大会,声势更加浩大。她的演讲保持不变。
语气坚定,旗帜鲜明:“我今天来开会,是为了表明我对中医药发展的坚定支持。”她在会上充分肯定了中医的地位、作用和科学性,并倡导研究中医“治未病”:“有一种‘上工治未病’的观念”。
我的理解是重视预防保健,也就是防患于未然。如果预防工作做好了,身体强壮了,抵抗力增强了,不生病少生病岂不是更好?正如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所说:
“未病先防”是吴仪副总理在中医药创新领域提出的新要求,这是中医药发展的难得机遇。时隔一年,“治未病”中心已在全国各地的试点中医院出现,国家“治未病”健康工程也在北京启动。
一个以“未病先防”为核心理念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人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享受到真正以人为本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吴仪副总理对中医事业的关心和重视,不仅体现在宏观战略上,还体现在中医临床疗效、中医治疗效果和名老中医工作作风上。她甚至读了《黄帝内径》,我们这个行业的人不一定都读。
她还笑称,退休后会进一步学习,努力学习。近日,记者采访了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被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点名表扬的老中医陆。88岁的鲁老对吴仪副总理的工作作风十分钦佩。
他深情地回忆起2003年抗击非典时的情景。当时,继广东之后,北京地区很快被非典肆虐。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医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像擦亮钢枪、打好背包的士兵无法上战场一样。
中医领域的人着急了。情急中老中医写信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请求参加战争。随即,吴仪副总理组织召开了中医专家座谈会,在充分听取意见后,决定参加非典的治疗工作。早上开会,
下午,一批熬好的中药被送到了非典病房。现在,鲁老说起这段往事,依然感动不已:“这充分体现了这届政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高效率。”
作为中国一个大型科普活动的组织者,一个中医,有一个场景已经深深印在了每个人的心里。2007年7月7日,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如期举行。大约上午10点,阳光明媚,
台下,我们戴着太阳帽依然感觉中暑,但吴仪副总理和主办方17个部门的负责人站在露天主席台上,站了半个多小时,宣布活动开始,并为活动授旗。更意想不到的是,
11月底,中医中国行走进广东之际,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再次现身现场,宣布启动“中医走进广东”、“预防疾病”健康工程。
我们还记得,2005年11月1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仪式,带来了国务院对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亲切问候,并强调要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努力加强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其在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去年8月30日,她在全军中医技术决赛暨军队中医“国医大师”颁奖仪式上鼓励参赛选手。
并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大力支持和发展中医药;去年11月28日,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大会上,她进一步重申,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主张深化国际合作,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前面的路还很长,中医肩上的担子还很重。我们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一点一滴地贯彻吴仪副总理的指示精神,让中医药技术真正造福人民,让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热情支持下,中医药事业必将迎来辉煌无限的美好未来。(中国中医药报记者胡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