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价格低廉,许多人将目光转向经济价值高的药材生产,中药材基地建设接踵而至。但由于各地乃至全国对药材种植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和技术指导,
生产有很大的盲目性。有关专家认为,盲目发展药材生产的倾向不容忽视,否则几年后将出现中药材资源大规模过剩。
说到药材供需矛盾,人们总认为主要问题是濒危中药资源短缺。但通过科学研究,人们可以找到濒危药材的替代品,或者通过生物技术完成濒危品种的人工繁育。目前,几乎所有省份都把中医药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顾客观条件是否适宜,盲目建设药材基地,这种全民一哄而起种药的现象,才是中药材资源面临的更大危机。
中药材是“少则宝,多则草”。更多种类的粮食可以转化为其他产品,而更多种类的药物是草。农民辛苦一年甚至几年,人力物力都投入了。如果最终两手空空,他们该怎么办?当时东北种植人参。
最后人参多到连萝卜的价格都卖不出去,很多农民为此赔了钱;山楂价格暴跌,农民砍掉了所有的树。这些教训不能不学。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蔓延,未来药材过剩将是大规模的,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苗头,比如天麻,
原来那么稀缺,现在栽培技术难点解决了,出现了过剩;川芎等一批药材也是如此。必须认识到,资源过剩和资源短缺也需要纠正,资源过剩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使中药材生产稳定,各地必须有自己的优势品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商品基地,实行产业化。近年来,国家要重点抓好人参、地黄、丹参等60个重点优势品种的产业化生产和经营。
建立一批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产销渠道相对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优势的药材生产基地。力争用几年时间,在全国建立起主要品种和主产区的一体化组织。但以上优势品种应该有更好的市场空间。
即在保证满足当地需求的同时,定位于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从目前我国中药材产业和主要中药材市场的现状来看,由于很多药材供需平衡或供过于求,发展空间不大。因此,我们应该放眼世界,
它定位于中国加入WTO后给整个中药行业带来的良好机遇。据有关数据显示,世界医药市场上天然植物药的市场成交额已达近300亿美元,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
如何解决药材种植的宏观调控问题?首先,国家要确定一个负责人来管理中药材的生产和资源,有效控制中药材的发展速度。以前中国药材公司做一些宏观调控工作,现在没人管,找不到负责人。第二,
建立内部良性循环系统。这个体系的一级开发是药材,二级开发是将其转化为中成药或其他产品,三级开发是中药新药。再次,要实现对药材生产的宏观调控,需要大量的药材供求信息和历史回顾,要建立全国信息网络。
第四,中药行业应建立管理预测系统,以信息化推进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同时开展中药资源普查,摸清家底,指导决策。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张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