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病理  外科疾病诊断 > 以经方治疗胃病为例

以经方治疗胃病为例

时间:2023-12-28 02:49:49 作者:医者仁心 阅读:250°C

何运强 河北省河间市精诚门诊我曾是河北省河间市中医院的一名中医大夫,现辞职开了一个门诊部,对中医有刻骨铭心之爱。2008年,我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跟随黄煌老师学习,受益多多。黄煌老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致力于经方的研

何运强 河北省河间市精诚门诊

我曾是一名中医药工作者,在河北省河间市的中医院工作。现在,我已经辞职并开设了门诊部,对中医药充满热情。2008年,我有幸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跟随黄煌老师学习,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黄煌老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江苏省的名中医。他致力于中医药的研究已有30多年,取得了很多成果,经验非常丰富。我也很幸运能够跟随他学习,深刻地感受到他使用中医药的神奇疗效,从中受益匪浅。在这里,我想与各位同道分享我的一些体会,共同探讨中医药的应用。

慢性浅表性胃炎

李某,男,38岁。患者形体肥胖,胃脘胀满半年,饮酒后加重,偶有泛酸,食欲差,睡眠不好,腹部喜暖。服奥美拉唑后效果不明显。唇红,苔白,脉滑。处方:黄连3克,黄芩10克,清半夏10克,党参10克,干姜10克,厚朴20克,大枣20克,甘草6克。五服药后,胃脘胀满大轻,15服药后,已无任何不适。

上方为《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为古代治疗热痞的专方。黄老师认为此方可以做为治疗慢性胃炎的专方,尤适合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男子,其唇舌红,有嗜酒史者,对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效果更佳。我体会临床运用此方并非要完全出现上呕、中痞、下利等症时才可应用,只要病人表现为胃部寒热夹杂者,即可投之。体质辨证尤为关键。

胆汁反流性胃炎

张某,男,40岁。患胆汁反流性性胃炎一年,在昆明经商期间曾服用许多西药,因效果不显而回故乡治疗。刻下:烧心泛酸,恶心,大便干燥,胃部胀满有压痛,舌红苔白而厚,脉滑实有力。投大柴胡治之:柴胡12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大黄10克,枳实20克,白芍30克,生姜3片,大枣3枚,7服,水煎服。

二诊:药后烧心泛酸大轻,大便爽,服药期间因食韭菜而泛酸一次。前方加黄连3克,栀子10克,再进15服。药后随访,前证至今未发。

大柴胡汤为《伤寒论》少阳阳明合病之方。黄老师常用此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症见烧心泛酸,心下按之压痛者可以使用该方。

浅表性胃炎

张某,男,49岁。胃脘胀满半年,时有恶心,胸闷叹息,睡眠差,患者在某西医院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服西药无效。苔白,脉弦。处方:柴胡12克,枳实20克,白芍30克,半夏10克,厚朴15克,茯苓20克,苏梗10克,干姜5克,大枣3枚,甘草6克。五服,水煎服。药后胃脘胀满大轻,再进10服后无其它不适。

上方为黄老师经验方八味解郁汤,由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组成。用来治疗患者性格内向,多思善虑,咽喉异物感,失眠多梦,腹胀,恶心,胸闷等症。我体会此方方证明确,配伍严谨,治疗郁证时效果要优于柴胡疏肝散和越鞠丸等。根据陈世铎经验,疏肝时白芍剂量要在30克以上为好,实践证明,其言不谬。

胆汁反流性胃炎

田某,男,40岁。患者烧心、泛酸两年,胃部胀满,食凉热食物后加重,某医院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每日服雷尼替丁。面红,舌白,脉弦,处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半个月有小效,但终不能控制。仔细诊察后发现病人烦躁易怒,咽喉充血,给予:栀子10克,黄芩10克,连翘20克,厚朴15克,茯苓15克,苏梗10克,半夏10克,枳壳15克。7服,水煎服。服上方后,患者自觉症状大减,停服雷尼替丁等药。效不更方又进30服。随访至今,诸症未作。

该病例我初辨为上热下寒,施以柴胡桂枝干姜汤,结果效不佳。后经仔细诊察,便改投黄老师八味除烦汤。疗效良好。

慢性胃痛

患者为男性,60岁。他半年前开始感到胃部隐痛,夜间疼痛加剧,喜欢用暖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胃部,但吃了粗糙的食物后,会出现烧心和纳呆的症状。他曾经服用过西药斯达舒和温胃舒,但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后来他又服用了一些理气消食的药物,但前症状变得更加严重。他的面色发黄,腹部肌肉紧张,舌质淡,脉搏沉弱。医生给他开了一份黄芪建中汤的处方,让他服用15剂。结果,患者的所有症状都得到了缓解。 黄芪建中汤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方剂,它的主治症状包括面黄、肌肉松软、浮肿等。在运用黄芪建中汤时,需要注意黄芪的用量不能过大,否则容易导致脘腹胀满。因此,小量缓和的服用方式更为适宜。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article/33222.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