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病理  外科疾病诊断 > 中医治疗温病时注重养阳祛湿

中医治疗温病时注重养阳祛湿

时间:2023-12-28 02:45:22 作者:药材童子 阅读:446°C

李士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由于温病初起即属郁热,邪热在肺而不在肌表,非汗法所宜,故温病忌汗。吴鞠通曰:“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叶氏于《幼科要略》云:“夫风温春温忌汗”。既然温病忌汗,何以叶氏又云:“在卫汗之可也”?此汗,非汗

李士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由于温病初起即属于郁热内结,邪热在肺而不在肌表,因此采用汗法并不适宜。根据吴鞠通的说法,“温病忌汗”,而汗之使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叶氏在《幼科要略》中也指出,“风温春温忌汗”。

既然温病忌汗,何以叶氏又云:“在卫汗之可也”?此汗,非汗法,而是测汗法。测汗,是据汗以测病情转归的重要方法。

测汗一词,首见于叶氏《吴医汇讲·温热论治篇》:“救阴不在补血,而在养津与测汗”。王孟英未解其意,改为“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谬将测字删去,不仅湮没了叶氏测汗法这一重要学术思想,也使原文“反而晦涩费解”。

据以测病之汗乃指正汗。所谓正汗,其标准有四:微微汗出、通身皆见、持续不断、随汗出而热衰脉缓。四者相关,不可分割。

测汗一词,虽为叶桂首倡,然其理论渊源却出自《伤寒论》。太阳中风本自汗,然仲景于桂枝汤将息法中五次言汗,孜孜以求者乃正汗。正汗出现的机理有二:一是阳气的蒸化;一是阴精的敷布,此即“阳加于阴谓之汗”。卫分证因肺气胰郁,卫不宣,津不敷,故尔无汗;热郁而伸时,又可迫津外泄而自汗。待予辛凉之剂清透后,正汗乃见。据此汗,可推知肺郁已解,气机畅达,郁热得透,阳施阴布,其病乃愈。这就是温病忌汗又最喜汗解之理,也即叶氏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正如赵绍琴所说的:“汗之,是目的,而不是方法”。

测汗法不仅适用于卫分证,对气、营、血各个阶段都适用。当热结胃肠而壮热无汗、肢厥脉沉时,使用承气汤逐其热结,通常可以看到汗出而脉起厥回。这是由于热结已经解除,气机通畅,阳气施布阴液的结果,因此根据汗出可以推知已里解表。当热陷营血而灼热肢厥无汗时,清营凉血之后也可以看到正汗。当阴液被耗而身热无汗时,养阴生津之后也可以看到正汗,这是阴液来复的表现。金寿山说:“大多数温病必须通过汗出才能解除。在气分时,清气分的热量也可以出汗解除。里气通,大便得下,也常常能够出汗解除。即使在营分和血分时,投入清营凉血的药物,也可以通身大汗而解除”。假如说辛凉之剂因为辛能散而涉及发汗的问题,那么承气汤、清营汤、清瘟败毒饮、加减复脉汤等完全没有发汗作用,服用后反而会出汗。这正是邪退正复,气机通畅,阳气施布阴液的结果,正如章虚谷所说:“测汗者,测之以审津液之存亡,气机之通塞也”。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article/32961.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