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药材库  果实/种子类中药材 > 淡豆豉

淡豆豉

时间:2023-12-22 08:32:20 作者:医者仁心 阅读:420°C

椭圆形,略扁,长0.6~1厘米,直径0.5~0.7厘米。表面黑色,皱缩不平,上有黄灰色膜状物。外皮多松泡,有的已脱落,露出棕色种仁。质柔软,断面棕黑色。气香,味微甘。

【中药名】淡豆豉 dandouchi

【别名】香豉、淡豉、大豆豉。

【英文名】Sojae Semen Praeparatum

【药用部位】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上部蔓性,密生黄色长硬毛。3出复叶;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托叶小,披针形;小叶3片,卵形、广卵形或狭卵形,通常两侧的小叶为斜卵形,先端钝或急尖,中脉常伸出成棘尖,基部圆形、阔楔形或近于截形,全缘,或呈微波状;两面均被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短阔,腋生,有2~10朵花;花白色或紫色;花萼绿色,钟状,先端5齿裂,被黄色长硬毛;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先端圆形,微凹,翼瓣篦形,有细爪,龙骨瓣略呈长方形,基部有爪;雄蕊10枚,2体;子房线状椭圆形,被黄色长硬毛,基部有不发达的腺体,花柱短,柱头头状。荚果长方披针形,褐色,密被黄色长硬毛。种子卵圆形或近于球形,种皮黄色、绿色或黑色。花期8月,果期10月。

【产地分布】全国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去壳取种仁。炮制取桑叶、青蒿各70~100克,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人净大豆1000克中,待吸尽后,蒸透,取出,稍凉,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

【药材性状】椭圆形,略扁,长0.6~1厘米,直径0.5~0.7厘米。表面黑色,皱缩不平,上有黄灰色膜状物。外皮多松泡,有的已脱落,露出棕色种仁。质柔软,断面棕黑色。气香,味微甘。

【性味归经】性凉,味苦、辛。归肺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解表、除烦、宣发郁热。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临床应用】用于感冒、寒热头痛及烦躁胸闷、虚烦不眠。用量6~12克。

【药理研究】淡豆豉具有抗凝血酶作用。

【化学成分】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胃气虚弱而又易作恶心者慎服。

【配伍药方】①治伤寒汗出不解,己三四日,胸中闷:豉一升,盐一合。水四升,煎取一升半。分服当吐。(《梅师集验方》)

②治疟疾腹胀,寒热,遍身痛:淡豆豉五合,槟榔15克。水二碗,煎一碗,得吐即愈。(《肘后方》)

③治血痢不止:淡豆豉60克,大蒜肉(煨熟)45克。共捣成膏,丸梧桐子大。每早服百丸,白汤下。(《博济方》)

④治痔漏:豆豉(炒)、槐子(炒)等分。为末。每服30克,水煎空心服。(《卫生易简方》)

⑤治痰饮头痛寒热,呕逆,如伤寒:淡豆豉三合,制半夏15克,茯苓9克,生姜十片。水煎服。(《方脉正宗》) 最近更新时间:2018-07-09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yaocaiku/guoshilei/4053.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上一篇:谷芽 下一篇:枸杞子
    本栏阅读
    马钱子
    《中国药典》:马钱子拼音注音Mǎ Qián Zǐ英文名SEMEN STRYCHNI来源本品为马钱科植物..
    木鳖子
    《中国药典》:木鳖子拼音注音Mù Biē Zǐ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木鳖Momordica cochinch..
    韭菜子
    《中国药典》:韭菜子拼音注音Jiǔ Cài Zǐ英文名SEMEN ALLII TUBEROSI来源本品为百合..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