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Yún Nán Yóu Shān
别名
杉松、松壳络树、杉松苞、杉老树、杉树
出处
始载于《中国裸子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云南油杉的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研末。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 700-2600m山地带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乔木,高达40m,胸围可达1m。树皮粗糙,暗灰褐色,不规则深纵裂;一年生枝粉红色或淡褐红色,有毛。叶条形,在侧枝上排成2列,长2-6.5cm,宽2-3.5mm,先端有急尖的钝尖头(幼树和萌生靶的叶锐尖)上面有2-10条气孔线,下面有14-19条气孔带,两面中脉隆起。雌雄同株;雄球花簇生枝梢或叶腋,雌球花直立,单生于短枝顶端。球果圆柱形,直立,长9-20cm,径4-6.5cm,种鳞斜方状卵形,上部渐窄,先端反曲,边缘有细缺齿,鳞背露出部分被毛或近无毛;苞鳞长约为种鳞之半。种子有厚膜质长翅,与种鳞近等长。
性味
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瘀、消肿、解毒。。主跌打损伤;骨折;疮痈;漆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煎水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皮:味辛、性温。 有祛瘀、消肿、接骨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疮痈、漆疮等症。水煎,冲酒服,外用适量。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