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文化 > 由放山习俗升华而成的人参文化

由放山习俗升华而成的人参文化

时间:2023-12-28 01:36:50 作者:方剂叔 阅读:108°C

长白山区的人们把人参叫“棒槌”,把进深山老林寻找、采挖野山参称为“放山”。放山习俗分布于长白山区,以抚松县最为集中。放山习俗中的崇拜信仰、思想品质、道德规范、环境意识、价值认同和传统技能,极大地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理念,并升华为一

长白山一带的人把人参叫做“棒槌”,到深山老林里去找、挖野山参,叫“放山”。拨山习俗分布在长白山地区,以抚松县最为集中。开山习俗中的崇拜信仰、思想品质、道德规范、环境意识、价值认同和传统技艺,

极大地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精神境界和文化观念,升华为独具地方特色的人参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创造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人参是百草之王,关东三宝之首。据《太平御览》记载,早在3世纪中叶,人们就开始在长白山地区采挖人参。长白山地区的人们称之为“放山”进入深山老林寻找野山参。抚松县是中国人参的主要产地。

被称为人参之乡。以前抚松有很多人靠拨山为生。在当地人看来,参与拨山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广阔的森林里充满了瘴气,野生动物猖獗,到处都很危险。所以放生山是对人的勇气、智慧、体能乃至道德的考验和锻炼。

原始森林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为了生存,寻找,挖掘,保存人参,我们需要一些山规客观上约束人的行为,需要科学的技术和能力。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提炼、交流经验,

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俗,由特殊的语言、行为规则、伦理道德、挖掘技术、各种禁忌、野外生存技能、特殊的工具和器具等组成。并代代相传。拨山习俗分布在长白山地区。

抚松县最为集中。拨山习俗中的崇拜信仰、思想品质、道德规范、环境意识、价值认同、传统技艺,极大地影响了当地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观念,升华为独具地方特色的人参文化。

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创造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思想的遗产,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在中国各民族古老的习俗中,很少见到这样一种历经千年仍有实用价值的置山习俗。

近年来,以拨山习俗为主体的人参文化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现在一些有经验的山长因为年龄原因很少带徒弟进山,有的老人也相继去世,所以很少有人系统地掌握了开山的习俗。

这种沿袭了千年的习俗,难以传承,处于濒危状态。

拨山习俗的历史渊源。

拨山习俗历史悠久,在抚松县相对集中。该作品的具体年代和创始人尚未得到准确证实。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民俗是伴随着长白山地区人们采挖野山参的历史而产生的,具有满族和汉族传统文化交融的特点。

抚松县是中国人参的主产区,被誉为世界人参之乡。据科学研究,抚松人参的品质高于任何地区的人参。据《抚松县志》,写于民国十九年,“抚松地处偏僻,无居民,出产大量野山参。

后来外地人逐渐进山挖野山参,称为放山。“200年前后,采集者越多,生产的日子就越少,园参就种下去了”。民国三年,东港、西港、北港参园740余家,年产量28万斤,每斤可值五六两炉银。

产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七,在营口销售,分布在世界各地。这真的是中国的特产。据《太平御览》年记载,公元705-926年的220年间,渤海共向唐朝进贡94次。

贡品中的人参主要是抚松县汤河口出土的一级老参,称为汤河参。到明末清初,抚松地区的野山参开采已形成规模,成为当地人民的主要生产活动和重要生活来源。

广阔的森林里充满了瘴气,野生动物猖獗,到处都很危险。原始森林人迹罕至,生活条件极其恶劣。放生山的人每年需要在山里生活四个月以上,在放生山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受伤和死亡。为了安全和生存,我们需要有科学的野外生存技能。

为了寻找、挖掘和保存人参,我们需要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来寻找、挖掘和保存人参。为了避免已经发生和可能遇到的各种事故,需要一些规则来约束和规范拨山的人的行为。在科技落后的古代,

人们无法解释放山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奇怪现象,难免会有一些迷信。同时,为了加强约束力,需要借助“神”的力量。排山习俗长期以来是抚松排山人共同遵守的习惯和规矩,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习俗。

今天老一辈的山民仍然自觉遵守这一古老的民俗。山民祭祀“老老板”,视其为山神。据《抚松县志》“农历三月十六是日本老板的生日。我不知道谁是老板。

相传土人或曰云,登山鼻祖,是前朝旧汉王,现在登山客皆拜之。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从酒市上卖肉,献给老老板的庙。抚松人很重视这个节日,但其他地方都没有。"

排山习俗的基本内容

长白山一带的人把人参叫做“棒槌”,到深山老林里去找、挖野山参,叫“放山”。

人参根据不同生长年限、不同年龄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可分为三花、五叶儿、二角、四叶、五叶、六叶。还有七叶以上的人参,极为罕见。

五片以上的叶子是大“棍”。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放山。根据季节的不同,它被称为芽草市场,曹青市场,肖家边儿市场,大家儿市场,晴朗市场,花公鸡市场,跑红头市场,九彩花市场(也叫刷子市场),直到它干涸。

长白山地区的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挖参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俗,包括特殊语言、行为准则、伦理道德、挖参技术、各种禁忌、野外生存技能、专用工具和器具等一系列丰富的内容。

主要内容如下:

一个人进山是极其危险的,所以要团队进山。出山前,组织一个帮派,叫帮派。“老大”负责拉帮结派。首领是由一群放山人按照民主原则选举出来的首领,在放山过程中拥有绝对的权威。

作为一名领队,你必须有丰富的山地设置经验和野外生存技能,懂山规,讲道德,守信用,掌握地理、生物等实用知识。山上放生的多为三、五、七以上,忌二(怕见财起歹意)、四(与“死”谐音)。

讲究“去单回双”。山里人把人参当人,回来就偶数加人参,体现了挖人参的欲望。拉帮结派首先要做的就是准备专门的置山用具和物品,这些都是历代的置山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固定下来的。此外,

山民的身体素质更好。当他们进山时,他们必须携带60~70公斤的物品,包括皮大衣和皮裤。虽然夏天长白山的晚上还是很冷,但是人不穿皮衣皮裤也会冻在雨里。

进山的人要选择黄道吉日。进山到站后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拜山神老头。用三块石头(两竖一横)建成“老夫子府”(山神老八头的庙),在老夫子府门前插上三根小树枝以代香,跪拜祈求平安富贵。

然后,通过从头顶观察山景来确定山场。日落前,选择背风向阳的山坡搭建窝棚,用软树皮绑上木杆支撑三脚架,桦树皮上覆盖干草和狍子皮,使之成为登山家的临时住所。晚上在窝棚前生火驱蚊。

防野兽,去湿气取暖,给迷路的人指路。烧过的柴火要沿着它放,让它光滑。点亮你的头以示尊重。山民们每天都从这里出发,到不同的山里去寻找和挖掘人参。

压山放生人在森林里寻找人参叫压山放山前,所有进山的成员要站在一起齐声呼喊,以吓跑野兽。又名黄山。压山又叫开山、巡山、压山、铺草。在压山之前,通过“观山景”选择要去哪片森林。

观山景就是根据多年的经验,仔细观察山形和树木的草头,判断人参会长在什么地方。有时候老板或者其他人会根据晚上的梦境来决定压山的位置。这时候大家只是跟着走,发现不了。确实有很多人按照梦想找到了人参。

压山时,帮派成员要分工,这叫“排棒”。以头为头棍,中间的人叫腰棍,最外面的人叫侧棍。侧棍也要有丰富的山地设定经验。推山人拿起拨绳棍,按排棍的顺序横着排。一般两个人的距离都在十几尺,这样拔绳棍的尖端才能放在一起。

不放过一块砖的距离,慢慢割草,找人参。讲究“落在山上不如落在砖上。”压山的时候不要喊。地形复杂,动物很多。胡说八道,大喊大叫,会导致注意力分散,看不到人参,或者因为惊吓而出错。当你看到一个东西在叫喊,你必须接受它,

即使看到蛇,也不例外,作为惩罚。在压山时,头棒和侧棒每前进一定距离就会被“绑架”,也就是将小树枝随意折成90度做记号,避免重复寻找。向手柄和侧杆所指的方向转动也叫外展。林密草深,

几步之外看不到对方,也不允许大声喊叫,所以要用拉绳棍轻敲树干来联系,这叫“叫棍”。一旦看不到别人,就敲树干,其他人依次敲回去,既表明自己的位置,又继续压山。用你的头撞树干两次,

要求闭头,休息,抽烟;在树干上敲三下头一起下山。在原始森林敲树干声音大,既能接触,又能吓跑动物,保证安全。

休息抽烟时,要把拨火棍抱在怀里站着,不能放下。绝对禁止坐在树桩上。登山家把树桩当成山神老板的座位。坐在树桩上是对老板的一大不尊重。你不能因为怕倒霉而说“不”。香烟口袋里没有香烟。拍拍烟兜,有人送烟给你。没有打鼾,

睡觉的时候很容易“迷路”(迷路)。压山的时候不要拉屎撒尿,怕撞到山神的头。房山人称蛇为“金钱至上”,遇到蛇就高兴,预示着即将遇到大人参。这也是很多山民的亲身经历,因为老鼠吃人参籽,蛇吃老鼠。

因此才有大蛇看护大人参之说。遇到老虎吉利,放山人也称老虎为山神爷。走过的地方没发现人参,如果把头认为这个地方应该有人参,就返回再找,叫“翻趟子”。放山人抽烟称“拿火”,休息称“拿蹲儿”,

吃饭称“拿饭”,睡觉称“拿觉”,改变住处称“拿房子”。“拿”是满语吉利、顺利的意思,都是为了拿到人参。挖到人参称“撮住了米口袋”,没找到人参称“没撮住米口袋”。对做饭的人称“端锅的”。

发现人参叫“开眼儿”,要大喊:“棒槌!”这叫喊山。喊山的目的是要大家都知道发现了人参。既是招呼大家靠拢,又可避免独吞。这时把头要大声问:“什么货?”这叫接山。发现人参者得如实回答几匹叶。

当发现人参者回答五匹叶或六匹叶时,大伙会一齐喊:“快当!快当!”这叫贺山。发现人参者立即敲两下树干示意大家靠拢,把索拨棍插在人参旁。因其有功,此时可休息抽烟。把头也要抽烟歇气定神儿,准备挖参。

如果看花了眼,喊了山却发现不是棒槌,叫“诈山”。喊诈山要么停止压山回戗子,要么给山神爷老把头磕头谢罪,继续压山。有时几天没开眼儿,为振奋精神,故意喊山,叫“喊空山”。

放山人在山里时间久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没有盐吃了,可以到涝洼盐碱地去找碱吃。这样也能补充人体对钾和钠的需要,不致因缺少微量元素而使人生病。如果山中在雨季长时间下雨,到处都是湿漉漉一片,

此时不生火取暖,人就很可能被冻死在山上。而在山中到处都是湿的,没有干柴如何生火。有一种树可以在雨中点燃,这种树叫‘青棵子’,是一种阔叶树,树干呈暗绿色,表皮手感光滑,似有一层薄薄的白色蜡质。

把这种树破成细条后,极易引燃。俗话说,火大无湿柴,只要在山上找到这种树,很快就能生起一堆火束。晚上生火取暖,一般用榆木、青棵子或高丽明子。这两种树烧着后,不爆,不裂,不致火星四溅烧伤烤火人。

而白天为了保存火种,一般烧黄菠萝树。这种树不爱起火苗,可以很好地保存火种。

抬棒槌放山人对二角子情有独钟。二角子传说是开山的钥匙,预示能拿到大棒槌。压山第一次开眼儿如果是四匹叶,发现人参者只能答“棒槌”,因为“四”不好听。抬棒槌就是挖参,发现人参喊山之后,

首先要立即用棒槌锁“锁住棒槌”。将棒槌锁的红线绳缠绕在人参的秸杆上,两头铜钱分别搭在插在地上的索拨棍或树枝上,防止棒槌“跑掉”。因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参草难辨,转眼难寻,

棒槌锁的实际作用是利用红绳与绿叶的色彩对比作记号。然后选上风头点火堆熏蚊子,防止动物靠近。火旺时要用蒿草压住火头,闷出浓烟,还要用枝叶将烟扇到人参周围,避免把头挖参时因蚊子叮咬而分心。随即开始挖参。

抬棒槌是很复杂的细活儿,需要技术和经验,一般由把头来干。用手扒去人参周围的乱草树叶,开出“盘子”。人参往往和树根草根缠绕在一起,要用“快当锯”锯断人参周边的树根。树根有弹性,不能用斧子砍,

防止振坏人参。细树根和草根用“快当剪子”剪断。用“快当签子”仔细拨除人参周围的泥土,从人参秸杆下面的芦头开始捋着挖,直到人参全部根须露出,任何细小的根须都不能挖断,否则卖参时会掉价。

清理出来的每根人参须子都要随时用松软的土掩盖以防掉水分。抬棒槌所用的时间与人参的大小和生长环境有关,有时抬一苗大人参需要几天的时间。

人参挖出后,要“打参包子”。揭一大块新鲜的苔藓铺好,放上一些原来的土,用苔藓把人参仔细包裹,外面再包上大块的桦树皮,用楸树皮当绳捆好。苔藓柔软、潮湿、透气、不易干燥,用来包裹人参,既不会损伤人参,

又利于保鲜,可使人参数月不变。抬出棒槌后,要“砍兆头”。在人参出土处附近选一棵粗大的红松树,用刀、斧距地面一索拨棍高的位置面向人参方向削去一块约一尺见方的树皮,在光滑的树干左侧按帮伙人数刻横杠,

几个人刻几条杠;右侧按抬出人参的生长年代刻横杠,几匹叶刻几条杠,这就叫兆头。然后给兆头“洗脸”,用火烧去兆头四周流淌出来的松油,为了保护兆头几十年后也能看清。砍兆头的目的是纪念此处出过人参,

为以后的放山人提醒,放山人往往能在许多年前的老兆头前再找到人参。也有人为了不让别的放山人知道自己所采的人参大小,而用“苏州码”记录以上信息或是将兆头指向其他方位等。

放山人自觉遵守一条重要的行规:“抬大留小”。小人参不挖,即使是遇到成堆成片的人参(五匹叶为首的成片人参叫“片”,六匹叶为首的成片人参叫“堆”),小的也要留下,待其长大留给后人挖。

跑红头(八月上旬参籽熟红了的季节)的时候,抬棒槌时要把成熟的参籽儿撒播到土里,长出参来留给后人。

放山挖到人参,卖的钱帮伙成员不分老幼一律平分。有的放山人不要现钱,而要“打年纸包”。“打年纸包”也叫“打份金”就是在白露后卖掉人参,买成生活用品,如布、粮食等,在落雪后运回,晚的可在年底运回。

抬棒槌时遇到别的帮伙或被人接了山,就见面分一半儿。既互相帮助,又可避祸。帮伙之间不争山场,讲究先来后到。发现已经有人在这座山了,就赶紧转移到另外的山场。发现大人参,如果当天抬不出来,

只要在人参周围插几根树枝用树皮缠在树枝上将人参围起来,就可以回戗子休息,不必看护。别的帮伙看到树皮围着的人参,就知道此人参已有归属,会绕开离去,绝不会去挖。做一锤子买卖干绝户活的行为叫“卖路”。

意思是以后再不能从事放山的行当了。搭的戗子下山时不拆,留给别人用。临走还要留下米、盐和火种,以备救助他人。放山人挖参不打猎。放山人讲究平等、互助、谦让、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懂得靠山吃山还要养山,青山常在才能永续利用,体现了淳朴的环保意识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下山如果遇以下情况,把头会决定中止放山下山回家:第一次开眼是四匹叶,第二次开眼还是四匹叶,放山人认为这是山神老把头的警告,要出事;几天不开眼,突然挖到一个大棒槌,然后又是几天不开眼,

放山人认为山神老把头就给这些财,别贪心;即使第一天进山,只要抬着六匹叶,意思放山已到顶点了,再没有比六匹叶更大的货了,山神把头就赐给你这些财,必须得下山。

要想再来得等到第二年;端锅的烧炸了锅或偷吃偷睡是有人心不诚,老把头不会保佑心不诚的人发财;走到悬崖绝路或突然出现大雾,是山神老把头设的路障,暗示这伙人没有财运;带的小米、干粮没有了,还没开眼,

这是山神老把头的惩罚;有人被野兽咬伤,或有人滚下了山,跳了棍(迷路又找回来),这是山神老把头暗示大家有人要起坏心;放山一直不开眼儿,把头做了不吉利的梦;放山人都麻达山(迷路)了,又走出了“麻魂圈子”,

这是山神老把头保佑平安,摆脱了麻达鬼的纠缠,继续放山会有危险。在挖到人参直到下山到家的整个过程中,只许评论人参的形体和参龄,不准估计挖到人参的价值。避免实际价格低于预期导致的心理失落,

同时避免有人见财起意。

挖到棒槌下山后,要到老把头庙还愿答谢老把头。谁许过什么愿就必须还什么愿,诚实守信,说话算数,决不含糊。通过这种仪式不断增强人们的诚信意识。韭菜花市过即到开秤时期。当白露前二十天,

所有放山者将所得山参包子均带至集镇寄放一定处所,公举一人为经济掌秤。待放山者均到齐之日,则宰猪设席,然后开秤打包。由掌秤者定货物之优劣,评价值之多寡,始可出价,否则不准买卖,过白露扣秤。

(抚松县博物馆龚振东供稿)

相关链接

由放山产生的古老民间歌谣已经收集到的有: 《老把头绝命诗》 、 《先拜孙良爷》 、 《情郎采参进深山》 、 《小红孩儿》 、 《再也不把人参挖》 、 《想找人参得好心人》 等12首。

放山习俗的基本特征:

1.具有民族文化相融的多源性特征。放山习俗源于满族先祖靺鞨人和女真人。至少一千多年前,靺鞨和女真人便在居住的长白山采挖野山参。在长白山挖参,把汉族文化同满族文化有机相融,使放山习俗更加完整丰满。

2.具有独特性和地域性特征。放山习俗是长白山区特有的习俗,对长白山区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环境意识、价值认同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影响。与长白山的历史和传统联系紧密,反映了该地区文化传承的特点和风格。

3.具有传奇性特征。山神老把头孙良的传说本身就是传奇故事,无数放山人的亲身经历充满着传奇色彩。

4.具有传承性特征。放山习俗的形成历经千年,完全是靠一代代的放山人师徒之间口传心授才得以流传至今。

5.具有科学性特征。放山习俗本身包括实用的传统技能。从专用器具、放山场地的选择、森林中方向辨别,到放山人的环境保护意识,都充满着科学原理。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yangsheng/yangshengwenhua/27125.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收藏」20种常用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
    20种常用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1.绵马贯众【采收】夏、秋两季采挖根茎。【加工】削去叶柄..
    十个热门医学专业盘点,就业情况普遍都很不错,就是对学历要求高
    医学专业在大学专业中算是比较热门并且报考人数和关注度都相当高的类型了,虽然很多人都..
    中医文化趣谈之中草药命名(中草药名字含义)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草药文化又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