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拓展项目名录。名单上有13项传统医学。
包括中医养生、中医文化、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备方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民族医药等。为了弘扬5000年的传统医药文化,本报特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推出本期特刊报道。
灵源万英茶
元末明初(1363年),陈友谅战败,手下小兵张定边投靠福建,于是隐姓埋名消失在凌源山,剪发出家,自称禅师。他用17种凌源特有的草药和中草药,加入色香味俱佳的上等茶叶,混合制成“菩提丸”。
对中暑、痢疾、感冒、发热、腹痛、呕吐、腹泻有明显疗效。
1951年,灵源寺僧人王光宇将菩提丸改为灵源万英茶饼,使其更具祛风解表、和胃健脾的功效。
1982年,“晋江凌源茶饼厂”成立,凌源万英茶饼开始批量生产。
1990年,老厂第一次改制,更名为“泉州凌源制药厂”。
2003年,凌源制药厂两次改制,注资2380万元,总投资5000万元,整合企业原有优势,完成机构改制,成立了全新的泉州凌源制药有限公司。
2004年底,凌源药业通过GMP认证。并成功开发了万英袋泡茶发泡剂。
2006年,凌源药业入选首批“中华老字号”。
2007年,凌源万英茶饮料投放市场,成为福建晋江第九届鞋博会指定饮料。
凌源万英茶饼负责人、现任凌源药业董事长吴国庆表示,公司将致力于把古老的万英茶饼带出大山,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分享其神奇的疗效。
永定万应茶
清朝嘉庆年间,客家老中医卢增雄在福建漳州开药店,研制出由30多种中药组成的“万英茶”,具有祛风解表、健脾和胃、化痰利水的功效。
清道光年间,陆(陆增雄之子)将制药厂从漳州迁至永定县。翰林吴贻富回乡探亲,鲁赠给吴翰林“万英茶”。吴翰林将万英茶带回岗位时,恰逢北京瘟疫流行。女巫们用万英茶治疗,效果突出,名声大噪。
1957年,公私合营后,卢增雄的后人将秘方呈送当地人民政府,厂名为“永定县公私合营蔡善堂制药厂”。
1984年冬改为县办制药厂,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迁至永定城关,成立“福建永定蔡善堂制药厂”,主要生产传统产品“万英茶”。
1988年,“万英袋泡茶”研制成功。
2000年9月,原“福建永定蔡善堂制药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永定蔡善堂制药有限公司”。
2004年,永定蔡善堂药业有限公司通过GMP认证。
2006年,蔡善堂注册商标被授予2006年“福建省著名商标”。
2007年,“蔡山堂”被评为“福建老字号”。
2008年6月
永定万英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诚信出良药,传承陈李济400年中医药文化。
陈李济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制药厂,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600年),至今已有408年的历史。其创始人是陈体权和李圣佐。陈李济制药厂现隶属于上市公司“广药”的全资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陈李济是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2008年,“陈李济中医药文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李济以生产蜡壳丸闻名于世。它的蜡丸100多年来一直保持不变,制作精良令人惊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委托人在工厂拍摄这一传奇壮举。在制作蜡丸的过程中,陈李济还有著名的副产品——年的百年陈皮,具有极佳的祛风化痰功效。曾被清帝指定为贡品,成为广东“三宝”之一。
此后由于蜡丸制作工艺和设备的改变,不再生产,少数被视为厂宝。给来访的贵宾弄几件是最高的礼遇。
陈李济于1600年(明朝万历年间)由广东南海商人陈体权和李圣佐创建。
陈李济在清末首创了蜡壳蜜丸的配方,蜡壳包装技术在当时被称为中药的包装革命,沿用至今。
清同治年间,授予“兴和堂”称号,店家“百年陈皮”列为贡品。
改革开放以来,陈李济不断发展壮大,已跻身“全国50家重点中成药企业”。
2008年,“陈李济中医药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是岭南地区首家中医药博物馆,以其鲜明的岭南中医药文化特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治疗咳嗽一百年了,潘高寿。
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90年左右),广东开平人潘白石、潘兄弟在广州高第街开了一家药店,店号“长春洞寺”。长春洞寺是前店后店式药店。前店买药,后店制药。10多人从事建筑和作坊式生产。在20世纪20年代初,
潘氏兄弟相继去世,药店由潘白石之子潘和潘之子潘楚之共同经营。时间长了,潘和潘楚之相继离开,转行做其他生意。潘白石的第四子潘玉生担任药店的经理。范玉生一接手经营,长春洞寺药店就毁于战火。
潘氏改在西关十三路斗兰街开店,重新开业。
潘玉生根据岭南独特的气候特点,将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川贝母、桔梗、枇杷叶煎煮,于1929年制成止咳化痰新药“潘高寿川贝枇杷露”。随着潘高寿川贝枇杷露的流行,
1929年,范玉生正式创立了潘高寿制药公司的招牌,专营枇杷露。长春洞寺还是以蜡丸业为主。长期以来,潘高寿药店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限制了药店的发展。在公私合营之前,潘高寿药店仍然是作坊式生产。
员工不到30人。
改革开放后,潘高寿制药厂有了很大的发展。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员工700余人,主要生产糖浆剂、口服液、汤剂、颗粒剂、中药合剂等六大剂型100多个品种。
包括镇咳药、妇儿用药和治疗肝炎、肾炎、胆囊炎等疾病的药物。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潘高寿,顺利通过GMP认证,跻身全国中成药企业前列,成为以咳嗽药闻名的老字号中药企业。
2007年潘高寿凉茶(72号秘方及其专用术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
潘高寿已成为全国惟一拥有“中华老字号”及“双国遗”荣誉的中药企业。
北京鹤年堂:京城养生老字号
600年鹤年堂——中医药养生第一家
1405年(明朝永乐三年)由回回诗人、著名医学家、养生大家丁鹤年在北京菜市口创办鹤年堂医馆和中药铺,他同时也开创了以养生立店的先河。鹤年堂原址座落在现宣武区菜市口大街铁门胡同迤西路北,骡马市大街西口,
与丞相胡同相对,与回民聚居的牛街相邻。1999年,原国内贸易部授予鹤年堂“中华老字号”称号。
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
鹤年堂以“寿人寿世为怀”的建店宗旨、“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科学精神、“鹤年堂前无贵贱”的服务意识,在数百年继承和弘扬传统医药精髓的过程中,形成了以“调元气,养太和”为核心的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
包括:“和者鹤寿”的天年观、“阴阳之律,性命之本”的认知观,“终身养生不辍,整体平衡不偏”的整体观,“生命无养,逆之于体”、顺应四时、颐养“七情”的“天道鹤年”观,“生命无调,
体自弱衰”的“人道鹤年”观,以及“未病常调,将病预调,已病医调”的“以调求和”之法、“节、律、神、和”四字诀的“以神求和”之法及“以动求和”之法等等。在其独特养生思想指导下,
鹤年堂的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享誉京城, 《北京市志稿中》 中描述:“本市药业,鹤年堂以精制饮片著名,
其炮制皆遵古法”; 《北京卫生大事记》 记载:“早年间北京就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要吃丸散膏丹请到同仁堂,要吃汤剂饮片请到鹤年堂’”。鹤年堂非常重视施“上品药”于“未病”者,“养命以应天”,
无毒久服不伤人,不老以延年;施“中品药”于将病者,“养性以应人”,适症修补虚损;对已病者,慎施多毒的“下品药”,“主病以应地”,病愈既以上、中药调之。因此,
鹤年堂除了和其它药铺一样有“主病以应地”的丸散膏丹外,上、中药品种非常丰富,乾隆二十三年发行的《西鹤年堂丸散目录》 中记载516种,民国时期发行的《西鹤年堂参茸醪醴丸散膏丹价目表》 中记有694种,
传承配本上记载的品种更多。如曾是宫中贡酒的佛手、玫瑰、金橘、茵陈养生“四宝酒”、“甘露饮”、“午时茶”等等,
近年根据老配本挖掘整理的36种养生药酒、26种养生茶、22种甘露饮、108种药膳、138种药粥、82种药汤等系列养生制品,去除了“良药苦口”的弊端,
成为最具鹤年堂特色、具有广阔产业前景的中医药养生宝库。
2008年,“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可谓“五千年大中华文化灿烂源远流长,六百载鹤年堂养生妙方润泽苍生。”
今日鹤年堂
已经发展成为拥有鹤年堂医药有限公司、鹤年堂中医药研究院、鹤年堂传统门诊、鹤年堂直营连锁药店、养生产品生产基地——吉林鹤年堂参茸制品有限公司、天津鹤年堂饮料有限公司、鹤年堂养生项目连锁管理机构等企业群,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国之瑰宝——龟龄集
龟龄集是中华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是源远流长的道家养生文化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之智慧结晶。
传世500年,是现存惟一的中药复方升炼剂,即道家炼丹术。
嘉靖赐名、雍正宠幸、乾隆称其“不可一日不用”——穿越明清,御传十八帝,绵绵年
建国后(1952年),即被列为“国家保密品种”,是中药四大保密品种之一。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国家保密局再次列为“国家保密品种”。
2006年,国家商务部首批确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2008年,龟龄集传统制作工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宫廷珍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两岸的中医药专家在对台北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关于皇帝医案的发掘研究中赫然发现,一种名叫“龟龄集”的药和酒与明清皇帝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类似这样的记载随处可见:
“雍正八年六月初五日,张尔泰奉旨:你们药房及乾清宫、懋勤殿、雍和宫或有龟龄集药,或有龟龄集方查来联览。钦此。
初六日取来龟龄集酒只有十斛,还用得,余者用不得。
又奉旨:蒸龟龄集酒的医生等在杏花村井边蒸好。钦此。”
“雍正十一年七月初八日,总管李英传旨:着药房修合龟龄集,有用之处照常用,少了随即修合,钦此。”
“乾隆元年二月二十八日,赏内务府总管常明龟龄集。”
“乾隆十年六月初四日,赏乾清宫总管王太平龟龄集。”
据后来出版的《清宫医案研究》 统计,从明嘉靖皇帝到清宣统皇帝悠悠四百年中共有18位皇帝将龟龄集奉为“秘享之宝、养生圣品”,并从中深受其益。
处方独到
处方中以人参、鹿茸为君药。其中人参以其大补元气之功效,早就在民间被誉为“仙草”,鹿茸则是以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等神奇功效久闻于世,二者同伍,突出了补气固肾、益精壮阳、强身健脑之功效。
方中以海马、肉苁蓉、熟地黄、雀脑等为臣药,不仅每味药都以名贵著称,还分别对君药起到或辅助、加强或协调阴阳,或反佐君药避免温燥太过之弊,已达到从阴求阳之妙用。
方中以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牛膝、杜仲、等为佐药,分别从温肾助阳、固肾益精血、补肝肾、强筋骨、化湿开胃、温脾止泻以及泄利、通络等方面辅佐君药。尤其是穿山甲和石燕的应用,
实属方剂配伍中将动静结合用得极为精巧的典范。
此外以甘草、大青盐为使药,起到协调诸药、引药入肾经的功效。
功效神奇
龟龄集是老年病常用的中成药,它主要是通过滋补肝肾补精益血,补肾精是达到滋补强壮延缓衰老的作用。
龟龄集第二方面的作用它有兴奋机能的作用,即中医上所说的补肾、填精、壮阳、起萎,达到改善性功能的作用。
龟龄集第三方面的作用,中医说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那么髓海不足,人就容易健忘,甚至严重的发展到痴呆,龟龄集的人参大补元气,能够安神增智,鹿茸能够补肾阳,益精血,能够填充髓海,雀脑是麻雀的脑子,
它有大量的脑磷脂,健脑提神。另外,它还有枸杞子、熟地黄,这些补精血的药物,都有增强记忆的功能。
龟龄集第四方面的作用,它有补肾强骨的作用,人们常说人过半百肾气已衰,那么由于肾经的不足,肝血的亏虚,筋骨的失养,就造成了人体腰弯、背驼、骨脆、易折,即人们常说的骨质疏松症。
龟龄集第五方面的作用是对胃肠有调节功能,通过补肾健脾而达到改善消化功能有止泻的作用,对于老年慢性腹泻吸收不好造成的营养吸收障碍有很好的作用。
同心协力、济世为民——贵州同济堂
贵州同济堂是贵州中药行业中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始创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由唐炯(字鄂生,曾任清朝矿务大臣,云贵总督)和于德楷(字仲芳,曾任清朝知县)二人合资开办。据今已有逾百年的悠久历史。
百年同济堂经营之道:
真不二价
在同济堂店堂内有金字大书“一言堂”三字,下面还配上“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挂牌,既是对顾客的保证:药材好,价钱公道,不得二价。
便民之举
顾客上门,有问必答,按顾客的要求办,不论整剂或零药都卖。店内还备有一大壶茶,摆上几张大长凳作顾客休息等候取药之用。为了方便远道而来的顾客,同济堂添制了若干成品药,如丸、散、膏、丹,携带存储两便。
不省工减物
买药时先由掌柜的老师算价,收款时在药单(处方)上盖上店章,并注明多少味药,交拣药人拣药。药柜上和坛罐上均贴有药名,以防拣错。药拣好后,用木盘装着交在柜上核对清楚,然后分别各包发出。
同济堂在包纸上印有药名、性味、规经、功经、功能和用途,还注明药性的相反相恶的配方禁忌,使病家得以参考,能照原处方自行核对,避免差错。
加工明细
对药物进行加工,烘炕认真、得法,如熟地必须九蒸九晒,入坛必按定量一斤熟地用一斤绍酒配制,密封装好,成熟后自封;鱼胶、虎骨是同济堂特别的名药,加工时极为细致,用油作燃料,需要三至七天,火势要均匀,
熬出的鱼胶和制成的虎骨,质量高,疗效好。同济堂“遵古炮制”的药物疗效较高,声誉骤增。
贮藏讲究
同济堂药库有负责人,有值班人,进货发货时按药品分别设立账册,登记药名、数量、产地等等,管理药物存销。贮藏保管时,按药物性质,如芳香药密封,哪些药该坛装、该罐装、该包装,都有一一规定,该罐装坛装的,
都先在坛、缸内存放一定时间的石灰以吸收坛罐内水分,然后再放入药物,定期进行检查翻晒工作,到入霉时期,还要加意保管。
今日同济堂
秉承“同心协力,济世为民”的文化精神,始终坚持传统中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经过百余年的努力、拼搏,现今的“同济堂”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种植为一体的高科技重点龙头企业,
拥有两个GMP生产厂和一个省级技术中心,在职员工数千人。主导产品“仙灵骨葆胶囊”填补了中成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空白,荣获中国骨伤科协会“特别贡献奖”、“贵州省优秀产品一等奖”等多项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