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医药资讯  中医资讯 > 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从中医读书到临床实践

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从中医读书到临床实践

时间:2023-12-28 02:17:18 作者:药材童子 阅读:505°C

刘更生 颜纯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蒲辅周先生临终前曾告诫其子:“我一生行医十分谨慎小心,真所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学医首先要认真读书,读书后要认真实践,二者缺一不可。光读书不实践仅知理论,不懂临床;盲目临床,不好好读书是草菅人命。

刘更生 颜纯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蒲辅周先生曾对他的儿子说:“我一生行医十分谨慎小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学习中医,首先要认真读书,读书后要仔细实践,二者缺一不可。仅仅读书不实践,仅了解理论,不懂临床;盲目临床,就是草菅人命。你要牢记我的话!”确实,读书和实践(临床)是学习中医必须终生坚守的原则。

学医之初,通常是先读书、背书,打下基础,然后临证,这是大多数医家走过的共同道路。张珍玉先生说:“背诵原著,学习理论是重要的,是基础。但理论必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才能变成有用的活的理论。”

接触临床后,仍不能忽略甚至放弃读书,而是应养成边临证、边读书的习惯,这也是大多数医家成功的共同经验。袁鹤侪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昼以医人,夜以读书,锲而不舍”。曹炳章先生“清晨看书是起床后第一要事。中年以后,凡诊务稍闲,便手不离卷,直至晚年,毫不松懈”。彭静山先生回忆自己行医之路时说:“做为一个医生,必每天治病,每天读书。治病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治病,两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这是我的经验。”路志正先生独立应诊后,“凡日间疑似难辨、立法处方无把握者,则于晚间研读有关书籍,即是古人‘白天看病,晚上读书’的方法。”岳美中先生“几十年的生活,基本是‘日理临床夜读书’,临床常无暇日,读书必至子时”。即使六十岁以后,先生仍坚持“温课”,并以“要有恒”、“有专一”、“要入细”等作为自我约束的“自律”。

读书与临证,有时还可以集中一段时间交替进行。蒲辅周先生刚开始应诊时,由于家传的缘故,求诊的人较多,有有效者,亦有不效者。尽管病号接踵,先生还是决心停诊,闭门读书三年,把《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熟读、精思,反复揣摩,深有领悟。如此以后在临床上方能得心应手。他说:“当时有很多人不了解我的心情,认为我闭户停诊是‘高其身价’,实际是不懂得经典的价值所在。”

临证读书与初学读书有所不同,除了经典著作仍须钻研外,临床类及医案类著作尤为重要。

张伯臾先生在诊病之余,“深入研读东垣、丹溪、景岳等名家医论及《名医类案》、《柳选四家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并常置《类证治裁》于案头,随时翻阅”。后来,遇到疑难杂症增多,以平时熟用之法取效不多,“遂再次攻读《千金要方》。随着阅历的加深,读起来就别有一番感受”,并探索出一些治疗疑难杂症的思路。

路志正先生除根据临床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读书以外,尤其喜欢阅读医案,“如喻嘉言《寓意草》、《章楠治案》、《柳选四家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以提高辨证分析能力,从前人验案中得到启发。前贤谓读书不若读案,确有一定道理。”

谭日强先生“每日利用诊余时间,或温旧课,或读新书。所谓新书,是指何廉臣、恽铁樵、陆渊雷、张锡纯等所著的书及皇汉医学等,颇有新的启发。”

张泽生先生提出了一种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取精于宏”的方法。他认为,在成为一名业医之后,需要具备自己的定见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在阅读医学经典时,需要有选择地阅读,并且要有批判精神,只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他将医学经典著作熟读精读,其他书籍可以泛读博览。最后,他建议重点反复研读一本实用书籍,从这本书到临床,从临床到这本书,反复阅读多次,将所学知识定型,然后再参考一些名家医案医话、杂志文章,广搜博取,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实践功夫变得纯熟,达到真正的“取精于宏”。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news/zhongyizixun/30743.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医学从嫌弃到被推崇,导师张雪峰功不可没,医学之路会更平坦么?
    当年犹豫再三,给孩子报考了医学专业孩子高考那一年,社会的发展趋势还不明朗,不知道互联网..
    贫血的人想要补血,不要再吃红枣、红糖,吃这4种食物才能补血
    缺铁似乎是许多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如果身体缺铁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会让人时常..
    艾灸的铁规,请一定要知晓
    关于艾灸的文章发了很多,但是有些基本的原则,大家在日常中还是会忽略,也还有人不明白,所以..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