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既善于宏观的抽象和综合,又善于微观的还原和分析。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基础上,可以全面把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已有报道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病理类型与中医分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因肝肾阴虚、气阴两虚所致;脾肾气虚在轻度病理性肾小球疾病中更为常见。提示气虚证的病理损害轻于阴虚证和气阴两虚证。
这与一般认为肾病综合征主要是脾肾阳虚的观点不符。究其原因,可能与药物因素的影响,使中医证型发生了转化有关。研究表明,
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阴虚辨证分型(73%)明显高于激素使用前(12%),阳虚辨证分型(9%)和阴阳两虚辨证分型(19%)明显低于激素使用前(分别为58%和30%)。在小剂量下,
辨证属于阴虚(50%),但也占1/2。属于阳虚(10%),与高剂量(9%)接近,而阴阳两虚(40%)明显增多。维持剂量时,阴虚明显下降(16%),阳虚和阴阳两虚上升(26%和46%)。
这说明体内激素大量增加可导致阴虚火旺证,引起中医证候和证型的变化。因此,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直接的临床意义。
2.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是临床治疗本病的常用思路和方法。自1984年我国首次提出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使用标准方案以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这只是对部分敏感病例有效,即使加用细胞毒性药物,也很难避免减量停药后的不良反应、反弹和复发。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速度慢,但副作用少,疗效巩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
中西医结合可以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推迟或减少复发时间。
3、分期治疗
在大剂量激素使用阶段初期,由于激素呈阳性,且需要较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患者常出现面部潮红、五目心烦、口干舌燥、暴食饥饿、舌红少苔、脉沉数等症状,易患外感疾病。
按照中医的辨证,多为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宜选用墨旱莲、生地、女贞子、枸杞子、龟甲、知母、黄柏。中西医结合不仅可以减少大剂量激素的不良反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缓解率。
在激素减少阶段,当激素减少到一定量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质类固醇戒断综合征,患者会逐渐出现乏力、腰腿无力、气虚懒言等气虚症状,甚至出现畏寒肢冷等阳虚症状,也就是说该证会转化为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
此时应继续使用滋阴补肾的药物,同时加用益气补肾的药物,如菟丝子、淫羊藿、锁阳、巴戟天、丁香等。
当激素减少到维持剂量时,副作用已经很小了,但此时疾病往往因外源性因素而复发。此时患者的阴虚逐渐消失,而肾素亏虚,防御不固。治疗应以益气补肾、健脾活血为主。
可酌情加入党参、黄芪等补气药物,以及丹参、当归、益母草等活血化瘀之品。加入这些中药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疗效,促进体内肾上腺皮质分泌,缓解激素戒断综合征,减少反弹现象,有助于巩固疗效。
4、辨证施护
肾病综合征患者长期患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虚血瘀,或因使用激素、细胞毒药物导致体质差、抵抗力低。这时,如果他们偶然感受到外邪,就更容易反复康复,诱发或加重病情。因此,肾病综合征患者应注意休息,
长期补脾益肾,固本培元,提高机体免疫力。表虚者,可常服玉屏风散或方芪黄汤。肾气不足者,加用桂附地黄汤加减;肾阳虚患者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疾病后期要适当活动,尽可能多运动。
调和气血,疏通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