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名称的起源并非始于某一历史时期,而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散见于各个时期的医学文献中。重视和掌握中医肿瘤名称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为古代文献的传承和研究服务。
同时对今后中医肿瘤的临床和理论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中医肿瘤的名称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散见于各个时期的医学文献中。古代文献中对肿瘤的名称记载为茧唇、舌菌、失荣、胆结石、膈噎、恶心、乳突、脓肿、积滞、肠郁、肺积、伏凉、口疮。总的来说,
肿瘤疾病的名称常以主要症状或体征、病因病机、发病部位与主要症状或后果的结合来命名。由于对肿瘤的认识不同,肿瘤的命名方法不同,同一种肿瘤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比如肺癌,
常见的疾病有肺积、胸痛、咯血、嗜酒、心悸等。胃癌以不同的疾病命名,如恶心、反胃、上腹痛等。其中胸痛、咯血、悬饮、胃脘痛与内科良性疾病难以区分,给文献整理和临床研究带来一定的困惑。
如何规范和统一中医肿瘤命名,对中医肿瘤临床和理论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中医肿瘤名称概况
“肿瘤”一词在35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就有记载,是中医最早的肿瘤文献记载。《周礼天官》在描述周的医疗制度时,记载了选大夫是肿肿的,包括肿瘤。
《难经》对“积”的论述表明,“积”论述的是恶性肿瘤的某些特征;而“聚”的讨论是指良性肿瘤。隋唐时期肿瘤的分类有了新的进展。如孙思邈的五瘤七瘤,所谓五瘤,
即胆结石、气胆结石、疲劳胆结石、土胆结石、焦虑胆结石,其中胆结石与甲状腺癌相似。七种肿瘤是肉瘤、骨瘤、脂肪瘤、肉瘤、脓瘤、血肿、息肉等。虽然这种说法善恶混杂,但我们对它们的不同预后有着清醒的认识。
比如肉瘤要慎重:“肉瘤不治疗会死人的,要小心。”公元1170年,宋写了《卫济宝书》年。在讨论疮疡的起源时,首次使用了“岩石”一词来描述恶性肿瘤的形态,也使用了“癌”一词。摇滚,
童“颜”,《说文》解释为山石。恶性肿瘤从“气”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对癌症的认识在明清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此时,癌症统称为恶性肿瘤,尤其是讨论乳腺癌。从上面可以看出,
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关于肿瘤的论述确实非常丰富。[1]
中医肿瘤名称的命名特点
中医肿瘤疾病名称较多,中医医案长于描述,疾病名称不统一。比如中医的噎膈症状是“噎在地上,噎着喉咙,虽饮可入,食不可食;膈枯,胸郁,虽食可入,直到胃回来”,这是食道癌和胃癌的叙事。
比如,茧唇的症状是:“肿唇如茧”,类似于今天人们说的。中医提到的结节病、坏疽、骨瘤、肠停滞、腹部肿块、积聚等疾病的症状,都提到可以摸到硬块,有的很像癌症。
以及一些致命的恶性疮、慢性病、痈、口疮等。不一定是癌症。因此,广泛整理古代文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应该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一些恶性肿瘤的主要症状在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中已有详细准确的描述。比如《内经》中的“肠”和“石”,
《难经》积聚,《伤寒杂病论》包块,《诸病源候论》痈疽,以此类推,其中胃肠道、子宫、肝脏、胰腺、皮肤有肿瘤。
[2,3]宋代杨世英在《仁斋直指方》一书中对症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癌症患者上深下深,毒根深,透穴多,男性多在腹部,女性多在乳房”。
而中医对肿瘤的命名大多是根据肿瘤的症状、体征和部位来命名的,无法与现代肿瘤疾病的名称一一对应,只能从文献描述的具体病情和病程来分析。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和具体。
借鉴西医的命名方法和手段,丰富中医肿瘤名称的命名方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医肿瘤命名的现状
有些命名法与西医非常一致,能准确反映相关肿瘤疾病的性质和发展规律。比如汝嫣对应乳腺癌;噎膈对应食道癌;肠痰对应肠癌;付亮对应的是胰腺癌。
有些疾病名称复杂,同病不同名,同病不同名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腹部肿块,相当于现代医学腹腔内的恶性肿瘤,包括肝、脾、卵巢、胰腺、肾;胃癌在中医的叫法有恶心、反胃、反胃、膈病等。
给临床肿瘤学家在文献整理和临床研究中带来一些困惑。
一些中医肿瘤疾病的名称缺乏肿瘤特异性,容易与良性疾病混淆,不能准确反映相应肿瘤的疾病性质和发展规律。比如恶性黑色素瘤中医通常命名为痣,膀胱癌中医通常命名为血尿。
脑瘤中医的叫法通常是头痛。
关于中医肿瘤名称提法的设想
可以使用肿瘤疾病原有的固定名称:比如甲状腺癌,中医称为结节病、结节病;乳腺癌叫乳突;胰腺癌叫浮梁;食道癌叫呛膈;肠癌称为肠癌等。这些病名能准确反映相应肿瘤的疾病发展规律,应予以保留。
根据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命名为:胃癌早期为胃反流,晚期为乏力;肝癌早期叫肝积,晚期叫黄疸,病叫黄疸,出现腹水,病叫腹胀。
使用多病名组合模式诊断肿瘤疾病:如果可能,使用多病名组合模式诊断肿瘤疾病。如肝癌并发黄疸或腹水,可命名为肝积、黄疸;肝积腹胀。
将缺乏肿瘤特征的疾病名称重新命名:如恶性黑色素瘤为黑痣,膀胱癌为血尿,脑肿瘤为头痛,前列腺癌为淋证、闭经等。由于缺乏对肿瘤特征的描述,我们现在可以沿用西医的病名。
并逐步发展出符合中医肿瘤特点,准确反映相应肿瘤发展规律的病名。比如脑瘤命名为真性头痛,与内科的头痛不同,使其具有肿瘤特征。
规范中医易混淆名称的肿瘤疾病名称:失荣(坏疽、恶性核)等同于恶性淋巴瘤、颈淋巴转移。现在要区分恶性核等同于恶性淋巴瘤;坏疽相当于颈部淋巴转移。
建立严格的肿瘤命名规范:如体表肿瘤以岩石命名,如乳腺癌,中医疾病以乳岩石命名;阴茎癌中医称为肾结石;比如内脏肿瘤,就是因为脏腑的堆积而得名。比如肺癌就是肺积;肝癌是肝积;肾细胞癌是肾病。
要努力找到反映肿瘤特征的名称,比如转移性肿瘤,可以根据转移的部位来命名,比如肺转移性肿瘤,以反映肿瘤转移的特点,这对以后的研究非常重要。
王展
由于古代肿瘤疾病名称不规范,后人难以学习和掌握。重视和掌握中医肿瘤名称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古代文献的学习和研究,对今后中医肿瘤的临床和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疾病名称的建立,如果我们照搬西医的名称,
不利于中医肿瘤的发展。有人提出西医诊断,中医辨证的诊断模式。这种提法说明中医病名有其不足之处,同时也反映出对中医病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中医肿瘤的名称是对疾病发展变化的高度概括。
中医的病名不能完全用西医的病名来解释。中医不同于西医。如果废除了中医的病名,不利于认识疾病的规律,也不利于中医肿瘤的发展。研究肿瘤疾病的中医病名,也为中西医更好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参考
[1]李经纬。历代中医对肿瘤的认识[M]。参见:余仁存、蒋、编。中医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2。
杨炳奎,曹,霍杰格。中医肿瘤的命名与分类[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4,10 (1): 19。
[3]何新辉,朱教玉,历代文献辨证论治的计算机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9 (11): 62。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