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医药资讯  中医资讯 > 分析还原法不适合中医理论体系

分析还原法不适合中医理论体系

时间:2023-12-28 00:28:34 作者:药材库 阅读:138°C

将现代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用于中医,只要不带偏见,包括中医从业人员在内,我看不会有人反对。但如何引进现代科学却产生了很大的争议。过去我们采用的科学方法,多为分析还原法。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科学的分析还原法不适合中医理论体系。中医要发展,立

我想只要没有偏见,没有人会反对现代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到中医上,包括中医。但是如何引入现代科学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过去,我们采用的科学方法大多是分析还原。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现代科学分析还原方法不适合中医理论体系。发展中医,立足点应该是全面继承和自主创新,中医人文文化不是中医的发展方向。

我不赞成把分析还原法全盘引入中医。现代科学不仅仅是分析还原法。每个人都赞成将系统整体论应用于中医。陆广莘教授在20年前大力推广,我非常同意鲁老的观点。但是系统整体论如何应用于中医,

但是很少有人做深入的科学研究。即使有人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也因为系统论的难度而被搁置,很难进入主流舆论。我认为系统论方法是最适合中医需要的科学方法。中医药现代化需要自主创新,

其中之一就是将系统论的科学方法全面引入中医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

为什么还原论不适合中医?这就需要深入研究中国的思维传统、哲学传统和科学传统。中医学深受“道”的自然观影响,“道”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是一种系统整体论。如果用分析还原法来指导中药现代化,

这是一个方法论上的错误。西医以还原论为指导,注重人体的分析还原、解剖结构。中医以系统整体论为指导,注重系统整体运动变化的过程和运动变化带来的外在表象(状态变化)。

西医是结构观和还原论指导下的结构医学或经验医学,中医是运动观和系统整体论指导下的过程医学或状态医学。中西医的研究对象相同,但研究视角和方法不同。中医的阴阳、五行、气等概念都不是结构概念。

但是运动这个概念。试图用还原论理解阴阳、五行、气的概念是不可行的,所以中医现代化有一个关键的、基本的任务,就是从运动和系统整体论的角度深入挖掘阴阳、五行、气物质运动概念的科学含义。中医看病,

最终目的是让人体达到阴阳平衡,其实就是想着维持系统的稳定。因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人体阴阳平衡是人体复杂巨系统的稳定有序状态。相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和有序性,

系统的状态变化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偏离快节奏或增加系统元素的方向,另一种是偏离慢节奏或减少系统元素的方向。中国古人所说的阴阳,只是与系统中物质运动节奏的快慢或系统元素的多少有关。

对人体来说,是生命体运动的节奏或成分的变化。阴一般是慢节奏,阳一般是快节奏,这一点可以通过中医的宏观辨证和微观检验(证本质研究)来证明。这就使得阴阳平衡关系到系统的稳定。阴阳是系统中物质运动的状态参数,

非结构参数是系统最优阶(或最优阴阳平衡)的左右偏差。快则为阳,慢则为阴,超出阈值的偏差构成阴证或阳证。

中医的“气”,就是从系统的稳定性来看运动状态的变化。任何有利于系统稳定的运动状态都是“义”;任何对系统稳定有害的运动状态都是“恶的”。中医的阴阳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

可以得到一个符合中医逻辑的解释。中医辨证是从系统稳定性的变化来把握疾病的演变过程,把握人体生命物质运行状态的变化,从而辨证论治疾病。中医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系统的稳定性,使其达到最佳秩序。

也就是最好的阴阳平衡。

如果按照阴阳最佳平衡、阴证、阳证、阴阳极(死亡)来区分人体的健康状态,那么就可以从系统论来做相应的区分:最佳有序、有序、亚有序、有序破坏等等。很明显,

中医理论及其辨证论治自然融入现代系统科学方法。现代生理学也可以作为中医系统论科学方法的物质基础。中医中一些人文色彩浓厚的概念可以被赋予科学的意义。

中医的个体经验也可以规范成逻辑一致的系统理论体系。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news/zhongyizixun/20291.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医学从嫌弃到被推崇,导师张雪峰功不可没,医学之路会更平坦么?
    当年犹豫再三,给孩子报考了医学专业孩子高考那一年,社会的发展趋势还不明朗,不知道互联网..
    贫血的人想要补血,不要再吃红枣、红糖,吃这4种食物才能补血
    缺铁似乎是许多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如果身体缺铁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会让人时常..
    艾灸的铁规,请一定要知晓
    关于艾灸的文章发了很多,但是有些基本的原则,大家在日常中还是会忽略,也还有人不明白,所以..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