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邹浩宇/文 实习生 付瑞杰/图
党参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68元涨到180元,当归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70元涨到220元,黄芪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20多元涨到每公斤350元,细辛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40元涨到400元,足足涨了10倍。而名贵药材天然牛黄,如今价格已高达每公斤120万元……
今年二季度以来,曾以物美价廉著称的中药价格突然暴涨,有业内人士称,这是40年来极为罕见的现象,一些药品甚至被冷库囤积,有人买几百吨药品,存入仓库,就等涨价。虽然部分药品价格略有回落,但大部分药品仍处于高价位。
这背后,隐藏着低买高卖赚钱的中药材产业链,一系列囤货、炒作的资本操作隐隐可见。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中药材行业的反思与整改势在必行。
现象:淡季球员激增,20多年经验的老将“干不动了”
“我卖药材二十多年了,但这两个月的市场行情让我没法做了,不敢再进货了。上游原料涨价了,但跟下游医院、药企签的合同不能涨价,就算涨价也要两三个月才能批下来。目前我就算亏本也要给医院送货。”7月18日,河南一位卖中药材的老板告诉顶点新闻记者,“有些品种的药材已经亏了30%。”
贾少伟是四大药都之一的禹州市医药商会会长,从业30多年,这是他遇到的最大一次涨价。“非典期间涨价没这么厉害,只有金银花等一些品种涨价了。这次,卖了多年没卖的药材也涨价了,一些中医开不出药来了。”
5月份,随着气温升高、降雨增多,中药材市场通常进入淡季,但今年药材价格在淡季却暴涨,非常不正常。中国中药材协会中药材种植繁育专业委员会专家、副主任刘宏伟在接受顶点新闻、河南商报采访时表示,中药材涨价潮从2019年3月份开始,涨价持续时间长、涨幅史无前例。今年5、6月份的涨价潮,被定性为“异常波动”。
“今年是药价涨得最惨的一年,涨价幅度太离谱了!”禹州市中药材市场深之源虫草燕窝参茸超市店主郭俊强直言,今年当归、党参、猫爪草、白芍、白术、连翘等价格涨幅明显,所有常用中药材都涨价了不少。“党参的价格堪比人参,有的患者干脆在吃药时改吃人参。”
“都涨价了,没有一种中药材不涨价的,比如当归、黄连、连翘等价格都涨得特别高,价格都涨了好几倍。”郑州市城东参茸中药材市场一位商户说,前不久,某药材市场因当归紧缺,就出现了用药材“独活”掺当归卖假的情况。
另有一些商家称,几十种中药材价格都成倍上涨,涨了三至五倍。有商家接受采访时称,曾遇到过一次性采购数百吨中药材的情况。
据悉,6月份以来,江苏、广东、亳州等地的医学会纷纷向中国中药协会反映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的情况。报告指出,在亳州、安国、成都、玉林几大中药材交易市场,200多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50%,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100%,25种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过200%,鸡骨草等个别品种甚至涨幅达400%至900%。
河南商报记者仔细观察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发现,中药材价格自2023年初以来持续上涨,报2832.48点。至6月中旬,指数迅速上涨至3500多点,7月12日最高达到3589.09点,较年初上涨27%。次日指数开始回落,截至7月19日,指数为3545.06点,仍处于高位。
俗话说“事出有因,必有因”。中药材突发“涨价狂潮”,真正的推手是谁?
反问:激增的原因是什么?激增什么时候会停止?
总体来看,本次中药材价格暴涨具有时间快、涨幅高、持续时间长、涉及品种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有业内人士称,这是近40年来极为罕见的一次。
据此前媒体报道,此轮中药材价格暴涨背后的主要责任,在于疫情过后部分品种供需失衡、天气原因造成减产,资金介入后的囤积、炒作应是主要责任。
近年来,国家对中药产业发展给予了更多政策支持,疫情过后民众的养生意识逐渐增强,加之目前楼市、股市投资背景不振,资本嗅到了中药产业发展的利好,中药材成为具有金融属性的新型投资标的,成为资本手中的“金融产品”。
禹州市医药商会会长贾少伟也认为,资本介入是药材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因为天气原因导致药材减产,只会造成个别产品涨价,不会影响大局。但现在涨价现象普遍、离谱,对整个中药行业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哪些资本在哄抬中药材价格?资本如何炒药?
一位从业多年的中药材商透露,炒房地产、炒矿业、炒生姜、炒大蒜、炒其他作物等社会游资纷纷进入中药材领域,选择一些产地相对集中、用途较广的中药材,低价买入后故意大量囤积,等高价出售,药材经过多次调仓后,价格被多次抬高。
而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团体,则会垄断某些药材的货源,囤积居奇进行炒卖,推高药材的市场价格。
据悉,目前亳州、安国两大药城的冷库均处于积压状态,库存价格不降反升,由年前的260元/吨涨至年均400元/吨,库存出现排队现象,几十吨甚至上百吨药材都囤积在仓库里,等待高价出售。
7月8日,中国中药协会发布倡议书称:“此轮持续较长时间的非正常涨价现象,必然对中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坚决反对、决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哄抬、操纵药材价格、投机炒作等扰乱中药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甚至违法行为。”
对于未来中药材价格走势,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药材价格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平稳的高点,随着相关部门开始介入引导,未来不会再出现大幅上涨,等下半年新药材陆续推出后,市场或将逐渐回落。但即便回落,也未必会回落到原来的水平。
药价什么时候回归理性,取决于资本什么时候退出,目前来看,这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反思:中药材产业尚不成熟,缺乏规范管理
中药材是中医药乃至健康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抗击重大疾病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中药材涨价必然带来一系列的市场反应。
药材价格上涨短期内利好种植户,但也会误导种植户盲目扩大种植,不利于中药材品质提升和稳定供给。对于中药生产企业来说,中药材价格暴涨加大了企业的生存压力。中药材被资本炒作、囤积,不仅导致部分药材供给不足,影响医院和患者的正常用药,也加重了民众的用药负担。
我国中医药产业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药材产业规模和管理还处于散、小、差状态,国家还没有实行计划调控。”刘宏伟在接受顶点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药材本来应该像粮食、烟草一样由国家管理,但在“西控中药”时代,中医药被边缘化,中药材被退化为农副产品,农民可以随意种植,在市场上随意销售。
他还指出,全国对中药材的需求只是基于行业评估,并没有准确的数据去衡量,这给行业发展带来了难以预测的变量。中药材的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没有国家限购、限价。中药材在育苗、种植技术、产地采收加工等方面的投入和管理还十分落后。
倡议:推进国家中药材战略储备,建立中药材大数据监测机制
长期以来,中药材生产、供应和价格波动较大,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特殊产品,调控中药材价格势在必行。
对于如何应对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刘宏伟给出了详细的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国家和企业中药材战略储备。他建议国家统筹协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特大城市建立相对独立的中药材战略储备库,在道地药材产区设立中药材流通动态质量保障库,根据储备药材特点,实行“储备充足、补货不足”,平衡市场供需,平抑中药材价格大涨大跌。
二是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医药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系统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国家中医药大数据中心和全国统一的价格指数监测与信息发布平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道地产区主产市、县区要建立相应的价格指数采集、监测和信息反馈平台,实现系统联网、信息数据同步,动态掌握生产加工、市场需求和渠道供应保障能力,以科学、精准的数据指导产销和订单农业,避免因盲目性造成产量大起大落。
另外,我们鼓励和引导中药生产企业自建或合作建设药材种植基地,通过与当地种植合作社自建或合作建设药材种植基地,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控上游药材市场供应资源,自行储备原料,减少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最后,要落实好国家重点中药材协调管控方案。“我觉得真正需要国家重视的中药材品种大概有220个,要对中药材实行闭环管控和全程追溯,确保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原料供应。”
“中医药发展必须遵循自身发展规律,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投入保障,完善实施机制,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各方积极作用,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格局。”刘宏伟说。
或许,只有政府、商协会、行业从业者、专家等共同努力,有国情、有历史、有中国特色的中药材产业才能有更加良性的发展,期待中药材产业回归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