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特殊症状,指血便或全血便。如果出血持续时间较长(8小时以上),也可以是黑便。
一般来说,肛门直肠、结肠、小肠、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液和血管疾病、代谢和营养障碍以及中毒性疾病均可导致便血。
中医的“肠风”、“脏毒”、“阴滞”都是指便血。或便血前,或便血前,或单纯出血。《金匮》分为远亲和近亲。
《景岳全书》进一步明确了远血的人,不是在小肠,就是在胃;靠近血液,或者在大肠,或者在肛门。《证治要诀》,血色清鲜者为肠风,血色浊暗者为脏毒。
《圣济总录》指阴滞,痔病也包括在内。便血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脾虚不能统血,一个是湿热下注伤大肠阴络。
脾虚证表现为血稀淡,持续滴下,或便血紫,伴有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头晕耳鸣,腹痛隐痛,恶热恶寒,苔薄白或齿痕。属于脾虚气弱,整体控制失职。温中健脾为宜。
方剂有黄图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并且禁止使用受苦寒伤害的产品,防止在冰面上结霜。药物如太子参、白术、陈皮、黄芪、茯苓、厨房土、当归、甘草、山药、薏苡仁。
湿热溢血大便色清鲜,手脚发热,咽干口干,属热迫大肠,伤血络,宜凉血止血。加减槐花粉、地榆粉、白质地黄汤。
药用生地榆、牡丹皮、生地、槐花、天冬、麦冬、玄参、北沙参、竹叶、金银花、山茱萸、白芍、仙鹤草;如果血脏稠厚,大便不畅,小便热涩,多为大肠湿热。
用清热利湿解毒法,地榆粉常加苍术、黄柏,也用藏连丸,或用泽泻加蒲公英、贯众、土茯苓、连翘、大黄。如果便血时间较长,湿热不清,尹莹已虚,则治疗宜虚实结合,营清热。
便血在很多疾病中都很常见。临床上首先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警惕恶性肿瘤。要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耽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