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医药资讯  中医资讯 >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

时间:2023-12-28 00:26:56 作者:久久 阅读:274°C

一、中医之现状近年来,中医正迅速走向衰落,在许多地区,除市级中医院的业务相对稳之外,区级医院及街道卫生院的中医业务大都十分冷落。赢利者寥寥无几,亏损或濒于亏损者为数众多,因此,许多基层医院已相继取消了中医科。有的医院虽然保留了中医科,但其目

一、中医的现状

近年来,中医正在迅速衰落。在很多地区,除了市级中医院的业务,区医院和街道医院的中医业务大多无人问津。盈利者很少,而亏损者或接近亏损者很多。所以很多基层医院都取消了中医。

有些医院虽然保留了中医,但目的只是为了保持学科整体完整,对盈利不抱太大希望。

某医院员工近200人,其中中医14人。由于看中医的患者越来越少,中医的生意难以为继,医院被迫裁员相关人员。除了针灸、按摩、理疗等项目,4个医生留用,其余每个月领350元生活费,全部回家自己找出路。

如果基层医院的中医生意不行,那么个体中医诊所的情况呢?有一天,我和朋友去拜访一位中医,进了诊室,看到他正在给病人打针输液。环顾四周,连中药柜都没看到,所以,

问他为什么?回答:中医的收益比店面租金还少,怎么养家糊口?转行很久了!

一方面,很多年富力强、有多年临床经验的中医正在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国家还在培养大量新人。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或者从事药品保健品的推广,或者去健身娱乐中心按摩。因为这样的工作不稳定,

许多人最后不得不放弃医学,下海经商另谋高就。

某中医学院学生,毕业近两年还没找到工作,就去卫生局申请个人行医执照。卫生局告诉他,已经停止了所有个人申请。迫于生计,一名学生开办了自己的诊所。开业不久,正巧碰上“整顿医疗市场,打击非法行医”活动。

卫生局执法队没收了一名学生的毕业证,罚款3000元。无奈之下,一个学生跟家里说,他爸爸感叹:家里那么穷,你读书这么多年不容易。真的希望你毕业后能为家人分忧。谁知道你不但难以自立,还会继续亏损。在这种情况下,

不要放过这张牌!当一个学生听说这件事时,他感到深深的内疚和羞辱。痛哭之后,他烧掉了所有的中医书籍,发誓从此不再讲医学!

现在,每20家医院就有一家独立的中医院,已经很少见了;每20家个体诊所中很少有一家独立的中医诊所。中医机构和人才的衰落,可以用“飞流直下千尺,车马冷落”来形容。虽然中医有顽强的生命力,

虽然中医在某些方面还算繁荣,但是如果我们还盲目乐观,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那么总有一天,中医会沦为一种普通的民间疗法,然后逐渐,逐渐被人们遗忘!

二、中医衰落的根本原因

a、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误入歧途的开始。

疗效是中医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突出的疗效,中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中医的疗效取决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即“整体观”和“辨证施治”,这是中医的基础和灵魂。还有所谓的中西医结合,

本质上是现代医学在理论和思想上以科学的名义向中医的“和平演变”。它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中医的思维模式,使得中医的观念日益僵化,导致了最致命的后果:——中医疗效下降!

由于西医观念的渗透和影响,很多中医在临床实践时,不自觉地陷入了西医僵化的思维模式。被西医确诊,遇到炎症会清热解毒,遇到高血压会平肝熄风;比如,根据药理实验,葛根、丹参有“扩冠”的作用。

黄精、枸杞有“降血糖”的作用,五味子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遇到相关疾病一定要选择。这种“以方盖病,以废药留药”的做法,完全脱离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完全丧失了中医的学术本质和特色。

改名字名存实亡!医生不是在中医原则的指导下用药的。一旦治疗失败,他们往往求助于西医。如果有效,就认为西医不科学。此恶难返,但久而不感,愈演愈烈,形成恶

性周期。

中西医结合把中医西化了,以至于很多本来可以用中医完全治愈的病都没有治好。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患者因为长期治疗而患上疾病。很多人生病后去外地就医,在当地治疗无效。

如果西医不行,就看中医。中医不行,那就看看西医。这样重复了好几年,甚至十几年。最后有的变成慢性病,后悔终生,有的变成绝症,导致死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是因为医学无能为力吗?古人云:治不好字者,未得其术!很多疾病并不是不治之症,而是因为医生知识有限,掌握不了要领!生活中有很多“多年慢性病,一次治好”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说明。

决策失误才是最大的失误!方向不对,走的越远,离目标就越远!中西医结合是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西医结合有必要吗?怎么组合?这些问题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后再做决定。

如果用“大跃进”的心态改革中医,这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会被一些人“扼杀”的!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西医结合带来的危害,纷纷呼吁保持中医特色!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在大力倡导“中西医结合”。对与错,很难下结论。事实上,

两者都忽略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很多老中医行医多年后才开始学习西医。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他们形成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思维模式。在这个前提下,他们要适当了解一些西医的知识。

这可能有助于提高其临床疗效。换句话说,只有形成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思维模式,才有利于实施“中西医结合”。否则先被骗没有它的好处!

b、中药剂型落后是制约中药发展的关键因素。

说到喝中药,一想到它的苦味,就让人忍不住害怕。特别是一些老患者,长期怕喝中药,一提到中药就抱怨。在临床工作中,你可以经常听到患者的评论,如:

“我不想吃米饭。谁想吃中药?”

“即使生病了,我也不想动。我哪有精力炒中药?”

“我就算把药送到嘴里也懒得喝!还有谁有闲情去炒中药?”

“住校,没地方炒中药。”

“要去外地出差,停药一段时间会影响疗效吗?”

“我炒中药很久了,家里人都闻腻了。楼上邻居也有意见!”

“煎药的时候水溢出来了,药汁干了。我该怎么办?”

“没有瓦颧骨,能不能用别的东西来炒中药?油炸需要多长时间?多少水?”

“慢火,是什么火?什么药要先炒,再煮,炖,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从繁琐的家务中解脱出来,开始注重享受生活。这种情况下,患者总是希望治疗方法越简单越好,见效越快,用药越少。

而中药味苦,煎煮工艺复杂,服用量大,携带保存不便,成为致命弱点。很多人承认中医治病确实有效,但是不愿意吃中医。这种认可中医却排斥中医的现象,

这并不罕见。中医是中医最常用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与患者的需求脱节,极大的制约了中医的发展!

虽然一些中药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推出了很多精致的中药制剂,如血府逐瘀口服液、六味地黄椒香等,给医患双方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由于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

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方面是市场对中成药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推出的中成药滞销,让很多业内人士深感困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事实证明,中成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毕竟,

患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按方得病”。当药物类型没有开发出来的时候,它的实用性就会大打折扣。例如,患者需要用香砂刘军丸加山楂、神曲和莱菔子来治疗。香砂刘军丸虽然有专利药,

但是山楂,神曲,萝卜籽都要分开炒。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干脆让患者服汤剂!在很多类似的案例中,中成药因为不完全对症而被放弃。

这种矛盾如何解决呢?方法很简单:除了要将“方剂学”中的大部分方剂和许多临床高效验方开发成中成药制剂之外,还应该将“中药学”中的数百味中药提炼成独立的浓缩颗粒或口服液,这样,医生就能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

或在成药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或者干脆用单味中药的浓缩颗粒重新组方。这个“瓶颈”一旦突破,将会带动中成药全面而广泛地运用于临床,中医将以暂新的面貌迎来新的辉煌!

C、中医教学质量低下导致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

中医现在的教学模式,既没有突出特色,也没有抓住重点。教学内容的设置很不合理:学生在学习中医的同时,还要学习许多西医的内容。西医科目设置过多、内容取舍不当,无疑大大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特别是在中医基础还远远没有打牢的情况下就同步学习西医,只会造成观点上的冲突和思维上的混乱!以致许多该掌握的内容没有学深学透。医者,技艺精纯则能救人,技艺不精则会杀人!“所学不专、华而不实”,

说起来中西医样样都懂,实际上样样都不精通,此等平庸之辈,何堪大用?所以,这个时代绝不缺乏医生,但却非常缺乏技术精良的好医生!此外,基础理论重复太多,重理论而轻实践、脱离临床的倾向十分严重。

学员高分低能、所学难以致用的现象亦较为突出。中医教学质量低下直接导致了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

如同企业应该生产合格的产品,医学院校亦当培养合格的医生。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许多中医学员毕业之后,其业务能力十分有限,理论上满腹经纶,实践中束手无策者不胜枚举。

从一名所谓的“医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其间还有相当漫长的距离。“一将功成万骨枯”,医生的业务素质普遍低下,不但大大降降低了中医的声誉,而且还将会使多少患者付出额外的代价!诚然,任何一位名医的成长,

都注定要经历许多失误、遭受许多挫折,但是,一些人为的消极因素亦当尽可能避免。改革中医教学模式,提高中医教学质量,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对于振兴中医及中医的可持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该如何提高中医教学质量呢?首先,应该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着重抓好基础理论和《伤寒论》 的学习。同时,对于许多重复的内容应该予以精简。

如“肝胆湿热”可引起头痛、带状疱疹、妇人带下、阴部搔痒、强中、阳萎、早泄、不育不孕、小儿胎黄、坐骨神经痛等数十种病症,广泛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各个科目。因此,在学习这些科目的相关病症时,

其在症状、病因病机、辩证法则、处方用药等方面的论述存在着过多的重复。所学内容漫无边际,效果势必事倍功半!其实,湿热证的辩证要点的于“苔黄、小便黄”,在此基础

上,只要见到“口苦、肋胀、脉弦数”等其中任何一症,即可辩证为“肝胆湿热”,就可以“龙胆泻肝汤”或“柴胡茵陈汤”治之。这种“方、药相应”的辩证方法,

大有异病同治、执简驭繁、知常达变之妙!中医治病讲究机动灵活、因人而异,即使对于同一病症,治疗起来也是“千个郎中千个方”!那么,在诸多的处方中,

究竟那几个处方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呢?常规的辩证方法难以抓住问题的实质!在此方面, 《伤寒论》 可谓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某患者头痛、眩晕、血压常高达210/95左右、偶吐涎沫、舌红少苔、脉弦数;多年来,屡服滋阴清热、平肝潜阳、引火归元之剂,皆不见效。某医根据《伤寒论》 中“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吴茱萸汤主之”之条文,处以吴茱萸汤治之,数剂而愈。

所谓有是证则用是方、用其方则见其效! 《伤寒论》 在“辩证、用方、疗效”上达到了高度统一。难怪刘渡舟、岳美中、乔均保、张琪等诸多中医名家无不对之推崇备致!因此,

对于《伤寒论》 的学习,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全面而深刻了解某些疾病的演变规律和用药特点,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以此确立中医正确的思维模式,为学员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欲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还必须改进其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初学医时,本人认为推拿乃小术而不屑习之。考试前夜,请某同学将其所学之各种手法演示一遍,结果,考试成绩竟然胜之。本人基础理论较为扎实,

对于推拿则完全是一窍不通;而该同学则是某教授之入室弟子,手法精纯,但拙于言词,故考试成绩不甚理想。由此可见,中医现行的教学考核制度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存在相当大的缺陷!

中医现在的教学,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对于所有科目的教学,几乎都是以讲解理论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实践。即使是毕业实习,也不过是蜻蜒点水、一带而过。

如此这般又怎培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如果我们按照下面的模式进行教学,效果可能会绝然不同:

在讲解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时,抛开重复而空洞乏味的理论,针对不同的症型,多讲解有代表性的临床医案,去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对理、法、方、药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讲解中药时,

同步放映该药在自然环境下生长过程的音像资料。同时,在每位学员面前放上相关的实物标本。在上针灸课时,可让学员在输液瓶的橡皮上练习针刺指力及提、插、捻、转等各种手法;亦可将男女学员分组,

分别由男女老师带至不同的教室,在其指导下,相互在对方上划出正确的经络循行路线及精确的穴位定位。在上推拿课时,可让两组学员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在对方上相互练习各种基本手法,待其熟练之后,

再进一步练习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综合手法。在讲解骨伤课时,可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将骨损的状况及手法复位的机理摄制成带有三维立体图像的VCD,辅以相应的人体模型进行教学。

总而言之,中医的教学应该“一切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宗旨!如果将中医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大部分,那么,凡以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者,当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针灸、推拿、骨伤等科目,

则当偏重于实践技能的培训;切不可全凭分数论英雄!有关院校若能立足实践、立足临床,集思广益,因材施教,又何愁中医不能振兴?又何愁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

D、中医管理机制僵化导致中医举步维艰

中医之衰落,与其僵化的管理机制有莫大的关系。中医现在的管理,与其说是管理,不如其说是“管制”!何以言此?在全国的绝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状况,

即整个地区的中医产业还不如一所西医医院!中医医院、诊所则寥寥无几。医者无立足之地,医术又何以宏扬?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二年前,某地举办大学毕业生人才供需见面洽谈会,全市所有的医疗机构中,竟无一家招聘中医。唯一的一家中医院所招聘的却是两名西医化验人员。中医毕业生就业艰难:欲进医院,多遭冷遇;欲设诊所,

此路不通;有关部门高高在上,“管”而不理,任凭中医自生自灭、逐渐消亡!试问:既然不给中医以出路,又何必继续招收中医之学员?这岂不是在祸国殃民、误人子弟么?

一方面,中医医疗机构严重不足,加之业务萧条,又无法申请行医执照,以致大批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人,长期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另一方面,许多无医疗技术的江湖骗子长期挂靠医院门诊非法行医,虽经整治,

屡禁不止。多年来,中医之管理松紧失度:该严格把关的地方不严格,该放宽限制的地方不放宽。许多酷爱中医之士欲以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竟然所学无用武之地,实在令人沮丧!国家政策是提倡发展中医的,可是,

在执的过程中,却往往难以落到实处。某些人总是对中医抱有偏见,表面上支持,实际上压制,人为地设置重重障碍,严重地阻碍了中医事业的发展!

面对激烈的市场竟争,某些医疗单位不是在业务素质、经营管理上下功夫,而是寄希望于主管部门的扶持与干预,希望通过停止发放行医执照、限制他人发展,从而使自已的业务免受冲击。

这种剥夺一部分人的权益去保障另一部分人的权益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变向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专制的市场垄断行为,显然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加入WTO后,国家将允许外资独资或合资开办医疗机构。

既然医疗市场对外都已经开放了,还有什么理由对内却严加控制呢?

中医的前景如何,政策将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合理的政策如同无形的绞索,足以对任何产业造成毁灭的打击!有关主管部门若能尊重市场规律、转变政府职能、制定行业标准、公开审批程序,引导合法,打击非法,

给中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那么,这朵凝聚着无数先哲智慧和民族精神的东方奇葩,将会在新的世纪再一次放射出绚丽的光芒!

E、医药相依、唇寒齿亡、废医存药、好运难长

有关中药的发展状况,正迅速成为医药界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审视中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透过其浮华的外表,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其脆弱而令人不安的一面!

虽然,国际植物药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但是,作为中医药文化发源地的泱泱大国,我们所占市场份额竟然不足区区的5!虽然,我国有上千家中药企业;但是,越来越多中国人却被“洋中药”重重包围!

一方面,我们艰难地挤进国际市场,勉勉强强占据了一“足”之地;另一方面,我们却将极其庞大的国内市场轻易地拱手相让!这样发展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仅有的微弱优势将损失殆尽!最终,

将不得不吞下这样的苦果——该得到的没有得到多少,不该失去的却了许多!

目前,我国的中药企业虽然为数众多;但真正有实力参与国际竟争者寥寥无几!为什么中药企业难以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其营销生物链严重脱节!没有中医作为基础,中药如同拆翅的苍鹰,是飞不高、也远飞不的!

某患者中风偏瘫,听说“华佗再造丸”可治此病,于是购服。孰料一周后,患者浑身疼痛、诸症加剧。就诊时,医生告之曰:此虽良药,但与你之症状不合!阴虚之体,犹忌辛燥!停服此药,诸症自减。患者尊从,

后果如其言。又:某患者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流清涕。西医以“银翘片”处之。患者服后,更加不适。某中医生怜其家贫,命之以葱白、生姜如法煎服,汗出即愈。

由此可见,中药疗效的好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医医术的运用!没有中医作为基础,滥用中药的结果,将不仅仅使中药在疗效上大打拆扣,甚致还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长此以往,中药将逐渐失去人们的信任;路,

将越走越窄!这种情况数年前已经出现,如今正愈演愈烈。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医药界人士大都对此视而不见,企业家们只顾忙着搞中药的开发、销售,但其结果往往是倾其力而难以见其功!何故?没有中医向患者推荐使用,

中药的销售将只能严重地依赖广告。广告支撑多久,药物就存活多久。这种运作方式,不但增加了经营成本,而且,还大大缩短了药物的生命周期。

加入WTO后,医药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凭借其在技术、资金、管理上的优势,迅速抢占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技术壁垒,欲拒中药于门外。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其实,

在中药领域与洋人竟争,中医本身就是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因为,中药必须在中医的指导下才能合理使用,而洋人不懂中医文化!这正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之所在,舍此利器而不用,岂不冤乎?

多一所中医医院,就相当于多了一所中药专营店;多一名中医医生,就相当于多了一名中药义务推销员,多一份中医医术的运用,

中药就多了一份竞争优势!中医文化对于中药的发展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医药相依、唇寒齿亡、废医存药、好运难长”!这十二个字既是真言,又是咒语。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F、中医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部分人学术信念动摇

有人说中医不科学,甚至还有人说中医是最大的伪科学!因为中医所说的“气”是虚无的;中医所说的经络在解剖学中是找不到实体;中医的五行学说牵强附会;中医历千载而不变是僵化的;中医只不过是历史经验积累的产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史命,到了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现代医学如此发达,有没有中医已经是无关紧要了!

果其然乎?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某患者每晚23点至凌晨1点钟定时出汗,西医谓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官能症”等等,多年来屡治不效。中医根据经络学说,认为子时应于足少阳胆经,故以小柴胡汤治之,一剂大效,二剂汗止。

又:某患者周身酸楚疼痛,尤以前臂为甚,且困乏无力,干咳少痰。作过无数次化验检查,均未能确诊,西医按风湿及肩周炎等症治之,久治不效。医者技穷,对患者道:根据检查化验的结果,看不出你有何病,

更年期难免有所不适,不要紧张多疑!患者道:“我明明感觉不适,怎能说无病?”无奈之下,转投中医。中医检查时,按及患者前臂“侠白、天府”二穴处有明显压痛,曰:此乃肺之气阴两虚,经络失于滋荣所至。

处以黄芪、山药、麦冬、知母、桔梗、甘草,治之而愈。请问:西医比中医科学吗?既然西医比中医科学,为什么此类疾病中医可治而西医难治呢?

西医长于化验,却有许多疾病查不出病因;西医长于手术,却往往是在用一种疾病去代替另一种疾病,用一种痛苦去代替另一种痛苦!以胆结石为例,不少患者在胆襄切除之后,消化功能减退,常常腹泻或便秘,

形成了“一病方愈,一病又生”的局面,诚如西方谚语所说:泼洗澡水时,连婴儿也一起倒掉了!现代医学越发达,就越是容易显示其变态与畸形的一面!能克隆人又怎样?说不定有一天,

某位科学家心血来潮,将人和动物的基因混在一起,真的造出一个“人头马”来!能将猪的心脏移植于人体又怎样?这项“人面兽心”的成就,难道不

是一种讽刺?能用特殊金属制造人工泵以代替心脏功能又怎样?如果有一天,你身体内1/2或更多的脏器被换成金属制品,请问:你是一位生物意义上的人?还是一位机械人?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某种奇怪的物体?此外,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3的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所谓“救人一万、杀人三千”此言不为过吧?中医重在治本,对于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之类的疾病,

往往能够做到“长治久安”!而西医治疗此类疾病则须终生不间断地服药。那些对中医抱有偏见的人,认为有没有中医已经是无关紧要了!而我则说:没有西医,

中国人不也同样好好地生活了几千年吗?所以,无论西医或者中医,都不能极端地看问题!特别是中医,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已: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在漫长历史岁月中,中医治愈了无数的疑难杂症,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即使到了今天,在健康领域,她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医以其卓著的疗效深受广大群众的信赖。许多患者在康复之后,

常常会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古老的中医可以治愈许多现代医学无法治愈的疾病?确实,中医如同轻云薄雾中的月亮,让人感到又亲近而又遥远。撩开它的神秘面纱,或许,我们会看得明白一些。

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是如何认识人体与宇宙的奥秘的吧!

老子在《道德经》 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又说: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

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显然,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老子真切地感受到生命及万物的本源之“道”那么,“某种特殊的方式”究竟是怎样的呢?

老子在《道德经》 中又明确地说道:至虚极,守笃静,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即:在“心境澄明、万缘肃清”的境界中,去感受生命最原始的状态!万物同源、皆由“道”生。人是大自然演化的产物,是宇宙全息的缩影,生命的奥秘原本就是宇宙的奥秘。通过认识自我,从而进一步认识自然、认识宇宙。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极其深邃的智慧!

有人说过: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西方人的实验室是设在屋子里的,而东方人的实验室是设在人体内的。人体本身就是最佳的天然实验室,其精密程度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东方人具有含蓄而内省的民族特性,

他们强调“自知之明”,即“生命之我从何而来?最终又要到那去?”他们在悟道之时,总是闭上眼晴向内“看”,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渐渐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种“融于物中”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使东方人更能够抓住问题核心,从本质的角度去看现象。所以,中医历千载而不变!而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总是站在事物的对立面去看问题,从现象看本质,所以“其路漫漫而修远兮,不得不上下而求索”!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始终不懈的探索着生命的奥秘。许多修身养性之士,在“性命双修、神形俱妙”的境界中,不断的洞察生命的本源与真相。早在二千多年前,

他们就发现了“经络”这一客观存在、却又潜在于无形的系统。它起着传递和调节生命的能量与信息的作用,它只存在于活生生的人体之内。因此,无论西医解剖学多么精细,也终究难以弄清其实质。八十年代,

在道教圣地武当山,发掘出一幅《修真全图》 ,上面明确标示出人体二十四节脊柱与二十四个节气之间的对应关系!精于此道的养身学家指出:在某个节气来临之际,行真气运行之法,

对应的脊柱间会有强烈的感应!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此类惊人的发现是世人所不知的!

可以这样说:在物质领域,西方现代科学是遥遥领先的;而生命领域,东方人则掌握非同寻常的奥秘!最现代的和最古老的科技,如同循环线上的一个点,终有一天,会在历史的某个时刻不谋而合。

当现代科学真正弄清“气、经络、心藏神”之类的概念时,将会不得不叹服中国古代先哲智慧之深邃!

中医,源于修真养性之士对于生命活的深刻体验和领悟。经过千百年来无数人的验证,逐渐成为一门独特的、拥有完善理论体系的生命科学。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体各系统之间整体的协调与平衡,疗效卓著,

故能历千载而不衰!

三、中医发展战略

1、充分发挥中医善治疑难病的优势,选择诸如:中风、糖尿病、精神病、不育不孕、风湿类风湿等中医在疗效上有较大优势的病种,走“专科化、专业化”之道路,同时,引进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手段,

实行特色经营及品牌扩张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开办中医医疗连锁店。并注重环境、疗效、价格、服务、宣传等方面的整体策划。通过精确的市场细分来避免因经营范围重叠而造成的恶性竟争。

利用电脑网络及可视电话等媒体之功能,开展远程会诊。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力资源,集各地精英之所长,对所经营的专科疾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确保其在疗效上的领先地位。

2、对于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人,应允许其申办行医执照及开设中医网站,以扩大中医的存在与影响。特别应当鼓励城市中过剩的中医从业人员,到郊区、农村去设立诊所,以缓解贫困地区医疗技术落后、群众看不起病的状况。

政府主管部门则制定审核标准,履行督职责。中医医院、诊所的作用,是“火车头”的作用。它的发展,将全面带动中药的种植、加工、销售以及中医的教学、科研。切不可废医存药,本末倒置!

3、根据我国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及道地药材的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地区,建立药材种植园。筛选优质品种,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其尽可能在接近野生条件的状态下生长,以确保药材品质。

4、将许多临床常用方剂及高效验方系统地开发为中成药制剂;并将数百味常用中药提炼成独立的浓缩颗粒或口服液,以带动中成药全面而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同时,亦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保留原始煎剂。

5、近十多年来,有关部门在挖掘整理名老中医的经验及中医文献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今后当注重对临床上出现的失误及教训进行总结和整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训与经验同样重要,甚致比它更具有启发性。

6、对于名老中医在针灸、推拿、骨伤方面的经验,不但要进行文字整理,而且,还应当将其各种手法的操作技巧,摄制成VCD之类的音像制品予以发行。

7、改革中医的教学模式,提高中医教学质量。注重实践,“一切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宗旨!大力推进音像教学制品及教学模型的研制、开发和利用。

8、可设立“中西医结合医师”这一新的职称,其级别或待遇相当于主任医师甚至高于主任医师。且只有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主治医师职称之条件者,才有限资格晋升此职。这既是对中医的尊重,也是对西医的尊重。因为,

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能力或资格进行中西医结合的!而学员在校期间,则不宜过多涉及西医知识。对于某些西医内容,可在精选的基础上,作为选修科目而保留。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news/zhongyizixun/20111.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上一篇:新元伊始话中医 下一篇:海外中医
    本栏阅读
    医学从嫌弃到被推崇,导师张雪峰功不可没,医学之路会更平坦么?
    当年犹豫再三,给孩子报考了医学专业孩子高考那一年,社会的发展趋势还不明朗,不知道互联网..
    贫血的人想要补血,不要再吃红枣、红糖,吃这4种食物才能补血
    缺铁似乎是许多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如果身体缺铁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会让人时常..
    艾灸的铁规,请一定要知晓
    关于艾灸的文章发了很多,但是有些基本的原则,大家在日常中还是会忽略,也还有人不明白,所以..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