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医药资讯  中医资讯 > 对中医科研工作的思考

对中医科研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3-12-28 00:24:36 作者:药材库 阅读:234°C

几十年来,许多中医工作者为发展中医做了大量科研工作,在这些科研的成果(或曰结论)中,有些对中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许多的“成果”几成画饼,未能纳入中医之腹,自然对中医的发展起不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对中医的科

几十年来,许多中医为中医的发展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这些科研的一些成果(或结论)对中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很多“成果”没有被纳入中医的腹中。

自然不会对中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中医的研究特点不清,研究思路不清,研究模式不恰当。为此,我想作如下探讨,以与同仁共商。

第一,明确中西医学的区别,修正科研模式

1.中医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医发展服务。如果一项科研成果不能为中医服务,而只对西医有意义,那么,

这种科研应该叫西医的科研成果;如果这种科研是基于其他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医的,那么这种科研成果就不能算是中医的科研成果。因为这些科研工作可能是必要的(或者重要的),但是对于中医本身的提高,

可能不重要,甚至没用。真正的中医科研成果,应该着眼于中医的完善和发展,发挥相应的作用。

2.不要“标准化”西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西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习惯于对比过去和现在,自然会有“日益先进”、“不断进步”的印象。这种印象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我们从这个印象出发,

简单对比中医,认为中医“落后”,要以西医为范本,机械套用西医的科研方法,陷入思维误区。因为中医经典理论大多是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检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些理论虽然与西医相比有些古旧,但由于贴近临床和实际,往往在认识上表现出很多“超前”,不仅“古而不老”。中医经典里,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西医或者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

其中有些东西在历史上被否定和批判过,这些否定和批判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历史的教训可以让我们坚信她的前进。这些无法解释的东西,当然无法标准化,大概就是中医的“宝”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放眼未来,无论是西医还是现代科学都是幼稚的,它所包含的现在看来很先进的东西,将来很可能会变得落后、不正确、被淘汰;今天遵循的规范将来很可能会被修改。

如果贸然用大部分现代规范来“规范”中医,忽略了中医的“先进”特性,那就难免“弃旨而粗”。

第二,夯实科研基础,依宗发展中医。

既然中医的科研不能照搬西医的规范,要着眼于自身的发展,那她应该怎么做呢?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

1.以临床为阵地,以扎实丰富的中医知识为基石,在继承中发展,古代虽无科研,但不乏科研。历代名医几乎都对中医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使其得到发展。尽管他们有不同的观点,

研究领域各有侧重,但以下几点是一致的:第一,都重视临床实践。二是都有扎实的中医功底。正是因为他们良好的传承,为中医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2、环境和努力,催生了中医的新成就,汉代伤寒的流行,为很多医生创造了丰富的实践条件。同时,大量的人的死亡给了他们压力和动力,促使他们“勤求古法,博采众家之方”,在临床上尽力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于是,像张仲景这样的医生应运而生,中医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中医药的发展要有一定的环境基础,要靠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作为一名中医,你要有一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如果患者得了大病,马上改弦更张,弃中取西,对中医事业不会有大的改观。

三、坚持四项原则,明确科研特色

参考历史经验,进行科学研究要遵循什么原则才能发展中医?

1、自主性原则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医的方法论进行研究,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用西医的研究方法代替中医的研究方法,不能以现代科学为尺度来衡量中医的选择。

因为这些看似古老、抽象、深刻、生动的理论,在一个真正的中医手里,却是得心应手的工具。正是因为西医对这些疾病还没有完全了解,需要以后去发现和纠正。相比之下,中医对这些疾病的认识比伤寒论更深入。

2、整体性原则中医是用综合的方法从整体上观察人,这就决定了提取一点,分析研究的方法对她并不适用。因此,衡量中医的发展不能建立在微观层面上。利用电子显微镜将中药显微化到超分子水平,

不代表中医水平提高了,反而让人觉得中医落后于西医,毕竟西医是先进的。其实宏观把握,整体分析,才是中医的精髓,才是临床的根本着力点。宏观把握准确,才有望治疗准确,疗效高。

3、特异性原则中医非常重视整体,绝不是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强调因人施治,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准确把握个体特征,是获得有效治疗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方病相对治”的做法有时有效,但也有部分效果,

但由于准确性差,面对随时变化、因人而异的复杂疾病,会很难做到高效率。如果过分赞美这种成绩,把它当成新锐,那就太有收获了。中医绝不是讲概括性的,它的整体概念和经典中的主要内容都是强调概括性的。但共性通常是原则,

是“理”,不是“器”先贤们也为我们拟了不少药方,但主要是给人看规矩,了解其药方的原理并灵活巧妙,从而推算其真谛。从这个意义上说,许多临床报告形式的科研论文,

其意义主要在于通过药方和药物向人们展示“理”。一位有经验的中医读者也关注这一点。如果照搬方子,置之不理,疗效就很难和作者相提并论。目前有很多声音抱怨中医临床报告不能重复。我们要这样分析:“假水货”很难保证。

但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寄希望于简单重复,因为中医治疗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这与西医不同:一旦发明了治疗疾病的新药,所有医生都可以按照说明书使用。

4.多维原则的世界是复杂的,不可能用一个科学理论涵盖它的所有角度;人体也是复杂的,不可能用一种医学理论来涵盖。不仅西医不能代替中医,中医内部的一个理论也不能代替另一个理论。

张仲景根据六经理论治疗伤寒,叶根据卫气养血理论治疗热病。理论不同,但疗效不错。不同时代,不同疾病,中医辨证论治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一系列新的疾病谱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每一位中医工作者都应潜心深入研究,勤奋实践,探索创新,形成适合现代病、疑难病、流行病的新的辨证论治体系。

第四,拓宽三大领域,把握五个重点

中医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疾病的治疗、群体的保健、其他学科的指导。扩大这三个领域的任务是巨大的。在疾病的治疗上,很多疑难病、现代病、流行病、老年病、危重病都需要研究。

以便提出系统有效的处理措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研究总结,力求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形成系统的理论,取得大的突破。在集体医疗保健方面,

要把中医的养生理论、运气理论、体质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有序化,并结合时代、社会、个人体质的特点,为每个人制定一个合适的养生保健计划,从饮食到作息,从运动到调养。

因为中医凝聚了生物、医学、哲学、天文、地理、气象等诸多学科的精华,其价值不仅限于医学。还要注意发现其在其他学科中的价值,使中医在其他学科中发挥指导作用。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认为治病有五难:辨病、治病、饮药、开方、治他药。用现代术语来说,

疾病的分析诊断,治疗方法和步骤的确定,中药的剂型和用法,方剂的配伍和应用,中医药的知识和理论以及新发现(这些知识、理解和发现都要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因为中医科研的目的是提高中医水平,而水平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实际效果,所以这五个方面也是中医科研的五个关键。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news/zhongyizixun/19877.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医学从嫌弃到被推崇,导师张雪峰功不可没,医学之路会更平坦么?
    当年犹豫再三,给孩子报考了医学专业孩子高考那一年,社会的发展趋势还不明朗,不知道互联网..
    贫血的人想要补血,不要再吃红枣、红糖,吃这4种食物才能补血
    缺铁似乎是许多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如果身体缺铁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会让人时常..
    艾灸的铁规,请一定要知晓
    关于艾灸的文章发了很多,但是有些基本的原则,大家在日常中还是会忽略,也还有人不明白,所以..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