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医药资讯  中医资讯 > 中医食养“五字诀”

中医食养“五字诀”

时间:2023-12-27 22:49:32 作者:久久 阅读:475°C

《周礼》上的五谷,是指黍、稷、菽、麦、稻。黍指玉米,也包括黄米,稷指粟,菽指豆类。现代所说的五谷泛指谷类和豆类,如米、谷、麦、豆类等五谷杂粮。五谷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古代医家们认为五谷能养五脏之真气

《周礼》中的谷物是指小米、黍、糯米、小麦、大米。小米是指玉米,包括黄米,小米是指小米,糯米是指豆类。在现代,五谷杂粮一般指谷类和豆类,如大米、谷类、小麦、豆类等全谷物。谷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其次是植物蛋白,脂肪含量不高。古代医生认为谷物可以滋养五脏之气。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通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号,其中第一条是“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

它强调人每天的能量和蛋白质应主要由谷物供给,谷物是营养摄入的主体和基础。可见,食物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居于首位。古人强调“滋补”的基本原则是“精搭配,杂食五谷”

粗细搭配

吃点粗粮

我们把居民日常吃的米、面称为面、米,把玉米(面粉)、小米、高粱、豆类、土豆称为粗粮。杂粮特别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玉米、土豆等杂粮含膳食纤维较多。营养学家认为,每周至少吃三次粗粮,

会对健康有帮助,还能让人的肠胃更健康,食欲更强。我们知道不同品种的粮食营养价值不同,其中粗粮营养丰富。

比如燕麦富含蛋白质;小米富含色氨酸和胡萝卜素;豆类富含优质蛋白质;高粱富含脂肪酸和铁;土豆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大豆和豆制品的摄入。大豆是常见的上品辅食,富含蛋白质(约40%)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豆浆号称“青奶”,但吃的时候一定要煮熟,这样容易中毒。豆腐被称为“蔬菜肉”。

具有健脾和胃、清热润燥、利尿、清热解毒的功效。

粗粮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例如,玉米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其纤维素比精米和精制面粉高4 ~ 10倍。纤维素能加速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吸收,预防冠心病;绿豆味甘,性寒,

具有利尿消肿、中和解毒、清凉解渴的功效;谷类的蛋白质缺少赖氨酸,豆类的蛋白质缺少蛋氨酸。谷类和豆类混合,蛋白质互补,营养加倍。

新鲜糙米比精米更有利于健康,因为谷物越精制,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素损失越多。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可以通气肠道,促进食物残渣尽快排出体外。

粗粮也有减肥的作用。比如玉米中含有大量的镁,可以加强肠壁的蠕动,促进体内废物的排泄,对减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时,果穗(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有利于减肥。我们可以用新鲜的玉米汤当茶。

玉米粉还可以做成玉米饼和玉米饼。

当然,如果把面粉和大米完全换成粗粮,不仅口感上不能接受,营养上也不合理。有研究表明,超重者、爱吃肉者、亚健康者每人每天吃50 ~ 80克粗粮为宜,也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杂食谷物

营养互补

小杂粮含淀粉和蛋白质较多,主要有高粱、小米、荞麦、燕麦、大麦、黍稷、薏米,还有芸豆、绿豆、红小豆、蚕豆、豌豆、豇豆、扁豆、黑豆。《中国中长期粮食发展战略研究》显示,在供给中国人的粮食中,

小杂粮要占20%。

杂粮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含有特殊的营养成分,如荞麦、莜麦等,蛋白质含量高,多种氨基酸比例合理,被誉为“美容、健身、防病”的保健食品原料。荞麦还含有其他谷物没有的叶绿素和芦丁。

荞麦中的维生素B1和B2是小麦的两倍,烟酸是小麦的3 ~ 4倍。荞麦中含有的烟酸和芦丁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经常食用荞麦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疗效。豆类还富含脂肪,脂肪是人体热量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现代营养学中的食物互补原理证明杂食五谷是符合饮食养生之道的。比如吃白米饭、白面粉时,常搭配玉米、红薯、大豆、芸豆等粗粮,既能获得全面的营养,又能提高食物的利用率。大米和玉米的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米不含维生素A,而玉米富含维生素A;大米蛋白质中含有色氨酸,但赖氨酸含量较少,而玉米中的蛋白质几乎不含色氨酸,只含赖氨酸,两者都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大米和玉米搭配,可以起到蛋白质互补的作用。

人体获得的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更加全面,蛋白质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王)据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news/zhongyizixun/10870.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医学从嫌弃到被推崇,导师张雪峰功不可没,医学之路会更平坦么?
    当年犹豫再三,给孩子报考了医学专业孩子高考那一年,社会的发展趋势还不明朗,不知道互联网..
    贫血的人想要补血,不要再吃红枣、红糖,吃这4种食物才能补血
    缺铁似乎是许多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如果身体缺铁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会让人时常..
    艾灸的铁规,请一定要知晓
    关于艾灸的文章发了很多,但是有些基本的原则,大家在日常中还是会忽略,也还有人不明白,所以..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