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医药资讯  中医资讯 > 中医是怎样诊病的

中医是怎样诊病的

时间:2023-12-27 22:43:36 作者:医者仁心 阅读:159°C

中医诊病,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所以,通过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方法,诊察疾病表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就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

中医诊断疾病主要有望、闻、问、脉四种方法,简称“四诊”。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病变可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各个方面反映出来。因此,通过望、嗅、问、切四诊,

通过对疾病各方面症状的考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和内在联系,从而为进一步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出诊是指医生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外观、形态的变化。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认识到,人体的外部,尤其是面部、舌质、舌苔等都与内脏密切相关。如果五脏有病变,必然会反映在体表。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看医生来了解身体内部的疾病。医生刚开始接触病人时,看到病人病情严重,但如果病人精神不错,说明病人的正气还很旺盛,治疗效果必然更好;相反,看起来病情不太严重,但精神已经很压抑了。

这说明正气下降了,治疗效果可能不如前者。面部不同的颜色可以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蓝、红、黄、白、黑五种颜色,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如果有脸色发青,可能是肝脏病变;黄脸婆,

可能是脾胃的病变。从人的外形也可以看出病情的变化。肥胖人群容易出现阳气不足、痰湿壅盛的症状;瘦人容易出现阴血不足,阳气旺盛的症状。

中医最有特色的是“舌诊”,包括看舌苔和舌质。舌质指的是舌体;舌苔是舌表面的覆盖物。看舌质可以知道正气的升降,看舌苔可以知道邪气的深浅;正常人舌头上有一层薄薄的白苔,叫做舌苔。

如果外来的病原体侵入人体,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苔藓就会变厚。舌面光滑如镜,是因为正气太弱。舌苔之所以能反映疾病,是因为它通过“胃气”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胃气是脾胃的功能状态。

其生理和病理状态对其他器官的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医对舌象的观察包括对舌质颜色、舌苔颜色和厚度、舌体形状的观察。在临床上,由于舌象能准确反映身体的生理和病理状况,

所以有人认为舌象是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面镜子。

闻诊是指医生用耳朵听病人的语言,用鼻子闻病人的身体或排泄物、分泌物。这些对于确定疾病的状态也是有价值的。

会诊,在中医临床中非常重要。发病的时间、原因、病程,过去患过什么病,患者疼痛的部位,以及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与疾病相关的情况,只有询问患者或其家属才能了解。

为了强调“问诊”的重要性,总结“问诊”的主要内容,古代医家还编了一首《十问歌》:“寒热一问,汗热二问,头身三问,排便四问,饮食五问,胸痹六问,耳聋七问,口渴八问,旧病九问,病因十问,然后服药换机。女人特别问月经,

后期封闭和塌陷可见一斑。补充一句告诉儿科,天花麻疹都是要检验的。“这说明中医看病求教很重要。

脉诊的“切”,就是用手触摸病人的身体。医生用手指触摸或按压病人的某一部位,了解病情的变化,包括切脉和按脉。按摩是医生按压患者胸腹部,触摸患者其他部位的一种方法。脉冲切割,

通常也叫“把脉”。全身的静脉是人体内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四通八达,像一张网一样覆盖全身。在心气的驱动下,血液通过静脉在全身循环。因此,只要人体任何部位发生病变,都会影响气血的变化,表现在脉象上。

这就是中医可以通过把脉来诊断疾病的原因。

中医脉诊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叫全时诊法,即触摸全身特定部位的动脉;另一种也是中医常用的,即寸口脉法。寸口位于腕后屈肌动脉的浅部。如果你的手指轻轻接触皮肤,你会感觉到脉搏跳动。

就像一块浮在水面上的木头。这叫做浮脉。看这个脉一般是比较轻微的外感病。如果再次按压后感觉到脉搏跳动,这叫沉脉,一般是内脏的病变。正常成年人的脉率一般在每分钟70次左右,稍微慢一点快一点都不算病态。

如果成人的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这就是“数脉”,必须考虑为“热证”;脉搏每分钟少于60次,属于“晚脉”,应认为是“寒证”。脉动的脉搏可以识别疾病的位置,后期的脉搏可以识别疾病的性质。

区分一种疾病的虚实,可以从脉象是否有力来区分。比如实证的脉强,虚证的脉弱。因为疾病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脉象也是多样的。中医学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丰富的脉学理论。常见的脉象,

多达28种,还有只有在病情危险时才能看到的奇脉。

望、嗅、问、切在观察疾病、作出诊断的过程中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有人说中医只看舌苔、切脉,不全面,因为它把中医的四诊分开了。当然,

舌诊和脉诊在中医诊断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而中医四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临床上必须结合起来,称为“四诊结合参考”。此外,由于该疾病的表现非常复杂,

很多情况下,疾病的性质和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医生依靠经验来判断,辨别真假,认清疾病的性质。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news/zhongyizixun/10250.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医学从嫌弃到被推崇,导师张雪峰功不可没,医学之路会更平坦么?
    当年犹豫再三,给孩子报考了医学专业孩子高考那一年,社会的发展趋势还不明朗,不知道互联网..
    贫血的人想要补血,不要再吃红枣、红糖,吃这4种食物才能补血
    缺铁似乎是许多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如果身体缺铁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会让人时常..
    艾灸的铁规,请一定要知晓
    关于艾灸的文章发了很多,但是有些基本的原则,大家在日常中还是会忽略,也还有人不明白,所以..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