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些人认为中药是“有病祛病,无病健身”的药物,然而,也有些人因为“马兜铃酸事件”、“含汞、砷中药安全性事件”,对中药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的质疑。甚至有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夸大其词地报道中药的负面信息。
中国古代就有有关中药毒性的记载。第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是“药”即具有毒性,正如《周礼·天官·冢宰》云:“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又一种观点认为中药具有偏性,即毒性。临床医生每取其偏性,以祛除病邪,调节脏腑功能,从而纠正阴阳之盛衰,调整气血之紊乱,最终达到治愈疾病、强身健体之目的。另外后世本草中出现很多关于狭义中药毒性的记载,即根据药物毒性或副作用的有无及大小,而标“有毒”、“无毒”、“小毒”、“大毒”。如牵牛子、商陆为有毒之品,容易使人中毒,用时必须谨慎。剧毒之品如乌头、砒石等,毒性强烈,临床多供外用,若内服须严格掌握炮制、剂量,切不可草率从事。
现代医学认为药物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疗效,另一方面就是不良反应。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中药与西药相比,毒副反应相对较小,但并不是无不良反应。《中国药典》2005年版就收载有毒中药72种。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是安全的,可以随意服用。然而,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中药药品广告虽然提及了其毒副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但却往往避而不谈或避重就轻,导致患者对中药的了解不够全面。此外,患者在用药时忽视了中药的用法用量及其毒性,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中药的误解。 在“无病健身”的错误观念影响下,长期、过量或不恰当使用中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必然会引发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因此,正确宣传中药的不良反应的客观存在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