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四川甘孜的药农只要爬上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到处都能看到茂密的羌活,有时密得连人都走不了。现在,在采矿季节到来之前,药农们不得不背上干粮。
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里睡了一个多月,就能找到赖以为生的羌活。其实羌活难找难挖是各地药农面临的同样问题。日前,记者电话采访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规划新药与中药现代化”的专家。
他们指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也许再过几年,羌活就无处可挖了。
10年前是二级保护物种。
羌活是汉、藏、羌医学体系中常用的药材。目前使用羌活的中(藏)成药有200多种,药品需求量很大。1987年,羌活被《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列为二级保护物种,但由于种种原因,
羌活野生资源不但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反而被长期不间断地掠夺。从事中药质量与资源研究的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周毅说,短短20多年,羌活的采挖量从海拔2000米左右增加到4000米左右。
接近5000米的上限,其速度——远远超过羌活种群正常的更新速度。目前,羌活主产区陷入了“越挖越少,越挖越少,越挖越贵,越挖越贵”的恶性循环。
羌活药材质量持续下降。
与羌活产量日益增加相反,药材质量却严重下滑。过去对羌活的发掘主要集中在海拔2500~3500米的范围内。该地区羌活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根茎直径一般为1 ~ 2 cm。但是最近几年,
挖掘高度上升到4000米左右,分布更加零星,质量也大幅下降。质量最好的蚕羌比例从1998年前的30%下降到不足10%,根茎直径普遍小于0.5厘米。
现在发现不法商贩将其他品种的羌活加工成蚕羌,以次充好。课题组负责人、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姜树爱发现,羌活在最适宜的分布区基本灭绝。能采挖羌活的地方,生态条件极其恶劣。
贫瘠,不利于人口更新和繁衍的地区。
人类活动的破坏更严重。
羌活羌活分布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利用丰富的野生资源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途径。但由于重开发、轻保护,长期滥砍滥伐、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草原荒漠化和森林(特别是天然林)覆盖率明显下降。
水土流失、土壤风化和贫瘠化加剧,盲目大规模开发人工针叶林,严重破坏了林下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质量。此外,近年来高原旅游热升温,令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姜顺元指出,
人类活动严重降低和破坏了羌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最终将导致羌活资源的生态破坏。
野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滞后。
羌活羌活为高山植物,集中区属于我国高山高原气候。气候寒冷,空气干燥,紫外线强,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工作环境非常艰苦,研究难度大,研究经费相对不足。因此,
我国对羌活资源缺乏客观认识。据周毅介绍,目前我国对羌活的生殖生理特性、自然更新规律、濒危原因等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
这也阻碍了通过野生抚育促进野生资源恢复,缩短崇种群再生增殖周期,扩大药物来源,通过引种栽培保护野生资源的技术发展。同时,在社会科学领域,
缺乏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民族地区野生资源的研究。
抢救、保护、引进三管齐下。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员辛指出,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资源保护,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形势。
一是在受害严重、资源难以恢复的地区,抓紧时间收集种源,建立种质资源圃,保存地方种质资源,待条件成熟后再重建恢复野生资源。
其次,选择分布密度高、水土保持好的羌活,
应尽快申报便于管理的适当区域,以包围家庭自然保护区或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严禁非法采挖,加强羌活资源的人工抚育。同时,开发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以外的实验区,
人工繁殖与驯化,水肥管理,特殊时期的病虫害监测与防治,为羌活的生存与繁殖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步修复羌活的群落结构,促进羌活种群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野生资源的恢复。
三是将野生种改为家养种,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
蒋顺元说,他们已经向四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申请了科研项目。
并获得了项目资助,正在加紧对繁殖、生理、组培快繁、群体结构、品质与环境相关性、栽培模式、肥料诊断、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药材质量标准、种子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力争在3-5年内。
形成一套符合GAP要求的系统化栽培技术规范,为药品生产提供优质、安全、稳定的药源,逐步减少对野生资源的破坏,拯救濒危羌活物种。
法律法规和监管严打。
虽然我国出台了相应的野生药材和野生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但专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些早期的法律法规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中没有要求提供原料来源信息,如产地、资源状况、野生资源利用方式、物种生物学特性、抚育更新方法、资源保护措施、基地建设规划等相关内容。
这类产品一旦投入生产,很容易造成雷岩资源的破坏。另外,《中国药典》缺乏羌活质量标准的科学指标,不能有效反映药材内在质量,从产、供、销各环节加强质量监控。
周毅还建议,在野生羌活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采取“谁利用谁保护”的原则,确保羌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地方政府应建立具体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专门的监督和执行小组,以标本兼治。
从根本上解决羌活资源被破坏的问题,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并充分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开展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谱效关系研究,制定能科学反映羌活质量的指纹图谱标准,使资源得到科学利用和保护。
摘自:《中国医药报》文/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