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天气会逐渐转凉,气候变得干燥。秋燥易伤津耗气,因此秋季的防病保健,当以防燥为先,滋润为法。
秋季中药保健原则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脏腑中的肺与四季中的秋,同属于五行中的“金”,所以人身之肺气与秋天之气相应相通,也因此秋燥最易影响到肺,使人出现鼻腔干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等燥邪犯肺的现象。
此外,五脏中的肺与六腑中的大肠,由于经络的联系而构成表里关系。肺燥可影响及大肠,因此秋季也容易出现肠燥便秘的现象。
由此可得,秋季中药保健,应以养肺润肠为养生指导原则之一。
适合秋季保健的几味中药
天冬
天冬味甘苦、性寒,具有清肺降火、滋阴润燥的功能,可防治因温燥伤肺而致的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甚至痰中带血、或低热盗汗、口渴咽干等症,为秋季调养的上品。
古代中药学专著还指出,天冬还有润肌悦颜、健身延年的作用。
天冬单用即有效,如《饮膳正要》中有“天门冬膏”,即以鲜天冬捣汁熬膏,每服一汤匙,早晚空心温服,久服有益气健身之功。
日常生活中,可用天冬30克,大米50克,煮粥,可用于秋燥所致咳嗽的调养。
麦冬
麦冬味甘苦、性寒,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清心除烦,可治疗肺燥干咳、热病伤津、咽干口燥等症。
秋季常服麦冬茶,即麦冬30克,煎水代茶饮用,具有很好的润肺作用。
如将麦冬、胖大海各6克,代茶频服,可调治秋燥咽喉肿痛。
简易生脉散制作:太子参10克、麦门冬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次,有补气养阴润肺功效,可调养初秋暑热未尽,气津两伤或肺虚久咳之症。
玉竹
玉竹味甘、性平,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作用,是养阴生津之佳品。适用于肺胃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口燥咽干、大便偏干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竹有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适应能力及抗菌作用。
玉竹单用即有效,如唐代综合性医书《外台秘要》载有一方,仅以玉竹150克,煮汁饮之,用于阴虚发热口干、小便短涩。
日常还可用玉竹20克左右,与猪肉150克同煮,吃肉喝汤,可作为防治秋燥干咳之症的保健药膳。
沙参
沙参有南沙参、北沙参之分,二者清肺养胃之功相同。唯北沙参甘苦淡凉,滋阴力强;南沙参甘微苦凉,清热力量较强而滋阴之力稍逊。
现代《中药大辞典》概括沙参的保健功效为“养阴清肺”,故常用于肺胃阴虚之证。沙参在使用时,一般是水煎服,每次10-15克。
沙参与鸭子炖汤,此为秋季上好的补品,可用老鸭一只(鸭子大的话就用半个),玉竹30克,北沙参30克,老姜三片,炖汤,适用于滋阴润肺、养胃清火。
胖大海
胖大海味甘、性寒,有清宣肺气、清肠通便之功,可防治秋燥所致的口干舌燥,咽痒不适,声音失哑和肠燥便秘等症。
胖大海常用量为3-5枚,一般开水冲泡饮服或入汤剂。如胖大海3枚,罗汉果1枚,水煎代茶饮,可防治慢性咽炎。
值得注意的是,胖大海主要适用于风热邪毒引起的咽喉音哑,所以不能一有音哑便用胖大海。特别是肺有风寒或痰饮的人或突然失音者,更应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胖大海的药性偏凉,能促进小肠蠕动,产生平缓的泻下作用,故长期、过量喝胖大海水,则会引起脾胃虚弱,导致腹泻、饮食减少、胸闷、身体消瘦等副作用。肠胃不好的人会表现得更明显。而对于本身已有腹泻的患者,如果长期服用胖大海,则将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白果
白果是人称“活化石”银杏的种仁,味甘苦涩,性平,有小毒,具有敛肺止咳、止带等功效,可治疗气喘、咳嗽等症。
白果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入药多煎服。
需要注意的是,白果不宜生食。因为生白果含有毒素,服后会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即便加工过的白果也不宜多食,每日不宜超过7枚。
推荐几款秋季中药茶饮
秋季干燥,而肺为娇脏,肺喜润恶燥,不耐寒热,此时易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在此,为大家推荐几款适合秋天的中药茶饮,供大家选择。
沙参麦冬茶
配方:沙参9g、麦冬9g、玉竹6g、天花粉5g、扁豆5g、桑叶5g、甘草3g。
做法:大火煮开后,小火煎煮30分钟。
功效:滋养肺胃,生津润燥。适宜咽干口渴,干咳少痰者。
金银花菊花茶
配方:菊花3~5g、金银花3~5g、枸杞5g、甘草2g。
做法:沸水冲泡,温饮。
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泻火。菊花、金银花偏寒,脾胃虚寒者、经期、幼婴及孕妇不宜饮用。
参麦陈皮茶
配方:西洋参2g、麦冬2g、陈皮1g。
做法:沸水冲泡,温饮。
功效:益气养阴,润肺健脾。适宜经常熬夜劳神者,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咽干口燥等症状的人群。
注意:以上配方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加减,如有不适及时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