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病理  外科疾病诊断 > 传统中医脾胃生理病理概述

传统中医脾胃生理病理概述

时间:2024-06-17 11:46:46 作者: 阅读:51°C

一、脾胃生理功能与特点脾胃居于中焦,有经络相连,构成表里关系。脾主运化,其气升,喜燥恶湿,主统血、主四肢;在体合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其色黄,应土。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主降,喜润恶燥。由于脾胃完成了人体水谷的消化吸收,精微的输布和糟粕

一、脾胃生理功能与特点

脾胃居于中焦,有经络相连,构成表里关系。脾主运化,其气升,喜燥恶湿,主统血、主四肢;在体合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其色黄,应土。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主降,喜润恶燥。由于脾胃完成了人体水谷的消化吸收,精微的输布和糟粕的排出,为人体气血与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场所,中医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快速发育中的小儿气血需求旺盛,脾的运化功能显得相对不足。于是,古人提出了小儿“脾常不足”。这一理念深入人心。

同样因为脾胃所主的消化包括精微的吸收和糟粕的排出。精微吸收化生气血必须上输于心肺,而糟粕的形成和排出必须下行。一上一下,上升下降。于是,脾胃有了升降枢纽之称。甚至认为脾升胃降带动全身气机升降。沿此思路,则脾胃生理和病理被扩大许多。

二、脾胃病证的诊疗思路

1.脾失运化与升清 生理上脾的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水湿,一旦脾失健运,水谷和水湿代谢将失常。将有如下病机。

(1)气血生成不足:表现为贫血、全身虚弱、发育迟缓、毛发唇甲不荣、虚劳、消瘦、少气、倦怠、懒言等。

(2)积滞:主要为饮食停滞,或发展成痰饮、气滞、血瘀等。

(3)自身运化功能失调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呃逆等。

(4)水液停留:水溢于全身为肿,溢于局部为饮为痰。古有“脾为生痰之源”之说。凡与痰饮相关的病症亦可考虑从脾胃而治。

(5)脾气不升、脏器不固:表现为各脏腑及器官位置下垂和头昏、乏力、动则喘喝、声音低怯、久泄等中气不足之征。

2. 脾不统血 脾统血的功能为统摄血液,其为病当表现为各种出血,如吐血、便血、尿血、衄血、紫癜等症。

3. 肌肉四肢不荣

(1)水湿内停:表现为肢体困重、头重如裹、痹症、肥胖、懒动。

(2)肢体失养:消瘦、四肢无力、痿证、慢惊。临床有“治萎独取阳明”和“慢惊责之脾”之说。

4.开窍受累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人之食欲、口味、口唇色泽变化可反应脾的功能。脾运健旺则食欲好、口中和、口唇红润;反之,脾不健运,湿浊内生,则食欲不振、口淡乏味、口膩、口甜,唇色无华。

5. 中焦病证特殊的归类方法 中焦脾胃以膜相连,实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中焦病变其实很难确认是脾病还是胃病。传统中医根据脾与胃的生理与病理特点,总结出了实(热)在阳明,虚(寒)在太阴;燥热在阳明,湿寒在太阴的特殊的归类方法。如患儿发热、口渴、口臭、烦躁、多汗、多食易饥、大便秘结等主要考虑阳明(胃、肠)腑实或胃热;久泄、脱肛、脘腹冷痛、泛清泛酸、四肢水肿等主要考虑太阴脾虚寒。

三、常见的脾胃病症

1.与消化相关的厌食、腹胀、胃脘痛、腹痛、呕吐、嗳气、呃逆、腹泻、便秘、脱肛等。这是脾胃直接受损的证据和病症。此类病症多属实,属邪气,属积滞。

2.因为消化不良所致的全身病症,如头昏、头痛、神疲、乏力、面黄、萎症、消瘦等。

3.脾胃常见证型为寒湿困脾、湿热蕴脾、食积胃肠、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article/39579.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