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病理  外科疾病诊断 > 关于“二阳之病发作与心脾的关系”

关于“二阳之病发作与心脾的关系”

时间:2023-12-28 02:54:34 作者:医者仁心 阅读:83°C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近读《中国中医药报》刊登的《养心脾以调月经》一文,文中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认为“月经失调多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脾虚化源不足,冲任失养,心气不足,不能奉心而化赤为血,而致形体消瘦及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最近阅读了《中国中医药报》刊登的一篇文章《养心脾以调月经》。文章中提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并且认为月经失调多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脾虚化源不足,冲任失养,心气不足,不能奉心而化赤为血,而致形体消瘦及月经量少,甚至经闭。但是,我对这个观点感到困惑。手少阴心经和足太阴脾经都是“二阴”,为什么会有“二阳”之说呢?于是,我重新温习了旧课,并查阅了资料,希望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

《素问·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经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目前对此段经文的解释,多认为病起于忧思劳神,七情郁结,致心脾受累,气结火郁,营阴暗耗,然后造成一系列病变。这种观点在医界也颇为盛行。如唐笠三有《二阳之病发心脾论》称:“二阳者,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也,其病发于心脾,盖因思为脾志,而实本于心,其始也,有不得隐曲之事,于是思则气结,郁而为火,以致心营暗耗,既不能下交于肾,脾土郁结,又转而克肾,是以男子少精,女子不月,无非肾燥,而血液干枯也。且夫脾有郁火,则表里相传,胃津也涸,大肠为胃传道,故并大肠而亦病也,此二阳之病,当以燥火之证言,在胃则为消,为格,在肠则为闭,为鞭,至于胃腑既燥,而脾无以行其津液,则为风消。”

医家王冰认为“二阳谓阳明大肠及胃之脉也,夫肠胃发病心脾受之,心受之则血不流,脾受之则味不化,血不流故女子不月,味不化则男子少精,传入于脾故为风热以消削。大肠病甚,传入于肺,为息喘而上贲,然肠胃肺脾,兼及于心,三脏二腑,互相克薄故死不治。”说明始病在阳明,延及于心脾,致精血匮乏,不能为隐蔽房帏之事,久则水亏火炎转生他病。王冰此论较合《素问》原意,又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张子和曾言道:“男子二十岁左右,精髓就不够充足;女子二十岁左右,血液就不再流畅,这都属于二阳之病。在我看来,临床中多种虚劳的病根都是《内经》中所说的二阳病,病根在于痰瘀蕴结于肠胃,导致心脾受困,精血无法化生成为虚劳内热,月经也不再按时来潮。因此,治疗这种病必须要找到它的根本,应以清涤胃腑为主,以涌泄法治之。”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article/33570.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