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基本资料】
邻村高××,年二十五岁,于仲夏得温病。
【病因】
仲夏初旬,正值麦熟即将到来之际,我因为事情出远门,路途遥远,又急于要赶回家中的麦子。一路上,我在烈日当头的长途跋涉中,感到十分辛劳。可就在我疲于奔命的时候,我的叔叔××和我的表叔毛××,是当地有名的医生,也善于治疗各种疾病。他们一起治疗了十天有余,但是病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或许是因为他们太过劳累,身体虚弱,无法承受病情的折磨。
【证候】
愚诊视时,其两目清白,竟无所见,两手循衣摸床,乱动不休,谵语无伦,分毫不省人事。其大便从前滑泻,此时虽不滑泻,每月仍溏便一两次,脉象浮而无力,右寸之浮尤甚,两尺按之即无,一分钟数至一百二十至。舌苔薄黄,中心干而微黑。
【诊断】
此证两目清白无火,而竟无所见者,肾阴将竭也。其两手乱动不休者,肝风已动也。病势至此,危险已至极点。幸喜脉浮为病还在太阳,右寸浮尤甚,又为将汗之兆。其所以将汗而不汗者,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此证两尺脉甚弱,阳升而阴不应,是以不能作汗。当用大滋真阴之品,济阴以应其阳必能自汗,汗出则病愈矣。然非强发其汗也,强发其汗则汗出必脱。调剂阴阳以听其自汗,是以汗出必愈也。
【处方】
熟怀地黄(二两)生怀山药(一两)玄参(一两)大甘枸杞(一两)甘草(三钱)真阿胶(四钱)药共六味,将前五味煎汤一大碗去渣,入阿胶融化,徐徐分数次温饮下。
【效果】
时当上午十点钟,将药煎服至下午两点钟将药服完。形状较前安静,再诊其脉颇有起色。俾再用原方煎汤一大碗,陆续服之,至秉烛时遍身得透汗,其病霍然愈矣。此案曾载于《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对于此案似有疑意,以为诚如案中所述病况,实为不可挽救之证也。故今将此案又登斯编,以征此案之事实。
【说明】
尝试实验天地之间的变化,历经数十载而改变。作为医生,在治疗疾病时应该随着变化而转移用药,因为病人所患的疾病已经随着天地之气化而转移了。在我刚开始学习医学的时候,我看到医生们治疗伤寒和温病,都喜欢使用下药。如果病人已经传到里,而且大便稍微有些干燥,医生就会使用承气汤来下去,而这些方法在大约二十年之后已经不再适用了。直到我学习了医学,才意识到这些治疗方法经常会遇到失败,而我所阅读的医书中,大多都是赵氏《医贯》、《景岳全书》、《冯氏锦囊》等书,这些书中都强调使用熟地来治疗外感证,即使在外感证的情况下,我也经常使用熟地来治疗。我治愈这个病的方法,确实得益于诸书的讲解。而除此之外,我还学会了利用熟地治愈寒温证的坏病,这也有一些验案可以参观(地黄解后载有数案可参观)。这是因为我在用药的时候,恰好遇到了合适的时机,所以这种药非常有效。而且,自治愈这个病之后,毛××和高××也和我关系很好,他们也仿照我使用的这个方法来治愈了一些外感虚证,并改变了许多以前的用药方式。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天地之气化又发生了变化,病人多属于气分不足或者气分下陷,外感中也会出现这种证候。所以,在用白虎汤的时候,我经常喜欢加入人参来增强效果。在我最初得外感应发表的时候,也会经常为加黄方效。这些例子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921年以后,我开始感到自己的身体亢阳,宜用大剂凉润之药来平衡阴阳,治疗亢阳的时候,我多使用大剂白虎汤,并辅以凉润之品。因为人的脏腑之气化多有升无降,或者脑部充血,或者夜晚难以入睡,这些情况都是气化过升的表现,也是阳亢无制的原因。治疗这种情况,应该镇安其气化,潜藏其阳分,并再次使用凉润之药来辅助,疾病才能够治愈。我深刻意识到,就像天地之气化一样,人所生之病也随着转移,而医者的用药也必须随之转移。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古代名医所写之书,并非都有偏差,而是他们的所处之时天地之气化不同。我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