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病理  外科疾病诊断 > 中医认为,温病和痧疹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温病是一种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咳嗽等症状的疾病,而痧疹则是一种以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疼痛为特征的疾病。虽然这两种疾病不同,但它们在中医理论中都属于“外感风寒”

中医认为,温病和痧疹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温病是一种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咳嗽等症状的疾病,而痧疹则是一种以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疼痛为特征的疾病。虽然这两种疾病不同,但它们在中医理论中都属于“外感风寒”

时间:2023-12-28 02:43:04 作者:久久 阅读:505°C

【病人基本资料】天津舒××,年四十五岁,于仲夏得温病兼痧疹。【病因】舒××原精医术,当温疹流行之时,屡次出门为人诊病,受其传染因得斯病。【证候】其前数日皆系自治,屡次服表疹清热之药,疹已遍身出齐而热仍不退,因求愚为延医。其表里俱觉发热,且又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舒××,年四十五岁,于仲夏得温病兼痧疹。

【病因】

舒××原精医术,当温疹流行之时,屡次出门为人诊病,受其传染因得斯病。

【证候】

数日前,病人皆处于自愈状态,但屡次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后,高热不退,且全身疹子已经遍身而出,但热度仍然持续。因此,病人请求我让他去看医生。他的身体感到烦躁异常,没有任何一刻能够平静。此外,他的脉搏微弱,几乎不起,舌苔薄而微黄,大便每天只有一次,不干不溏,小便则呈红色,短而涩少。

【诊断】

此证当先有伏气化热,因受外感之传染而激发,缘三焦脂膜窜入少阴遏抑肾气,不能上与心火相济,是以舌苔已黄,小便短赤,阳明腑热已实,而其脉仍然无力也。其烦躁异常者,亦因水火之气不相交也。此虽温病,实与少阴伤寒之热者无异,故其脉亦与少阴伤寒之脉同。当治以白虎加人参汤,将原方少为变通,而再加托表疹毒之品辅之。

【处方】

生石膏(二两捣细)大潞参(四钱)天花粉(八钱)生怀山药(八钱)鲜茅根(四钱)甘草(二钱)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

【方解】

此方即白虎加人参汤以花粉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而又加鲜茅根也。花粉与知母,皆能清热,而花粉于清热之外又善解毒,山药与粳米皆能和胃,而山药于和胃之外又能滋肾。方中之义,用白虎汤以治外感实热,如此变通则兼能清其虚热解其疹毒,且又助以人参更可治证实脉虚之热,引以鲜茅根并可治温病下陷之热也。

【复诊】

将药煎服一剂,热退强半,烦躁亦大轻减,可安睡片时。至翌日过午,发热烦躁又如旧,脉象仍然无力,因将生石膏改用三两,潞参改用五钱,俾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每饮一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服后其病亦见愈,旋又反复,且其大便一日两次,知此寒凉之药不可再服。乃此时愚恍然会悟,得治此证之的方矣。

【处方】

鲜白茅根(六两切碎)添凉水五盅,在炉上煎一沸,即将药罐离开炉眼,约隔三寸许,迟十分钟再煎一沸,又离开炉眼,再迟十分钟,视其茅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若茅根不沉水底,可再煎一沸,约可取清汤三盅,乘热顿饮之以得微汗方佳。

【效果】

此方如法服两剂,其病脱然愈矣。

【说明】

根据提供的文章片段,我进行如下改写和润色: 按此证明伏气之化热,主要在三焦,而毒菌的传播,实际上始于上焦。因此,毒热与上焦相互关联,随着上焦的扩散弥漫到全身的脏腑和经络,没有界限。茅根凉爽,能够散布,而且能够通达经络脏腑,无微不至。然而,它的性质平和,不多用就不能奏效。因此,一剂药物重用至六两,其凉散之力,能够将脏腑经络间的毒热全部排出(茅根能微汗利小便,这是排出毒热的途径),毒热清除,烦躁自然消除。 我临床治疗温疹五十年来,使用白虎加人参汤的次数无法统计。然而,大约每隔十年,我会使用鲜白茅根来治疗此证,而且每次都能奏效。今年,我使用鲜白茅根治疗此证两次,但都没有效果。然而,我仍然坚持使用鲜白茅根,并认为它为治疗温疹提供了一个法门。如果脉象洪滑且充实,仍然需要重用石膏清熱,或者同时使用石膏和茅根。另外,按照鲜白茅根必须用鲜的要求,并且必须按照这种煎药方法才能有效。只是,成功的机会多用药物可以达到十两,少用药物也需要用四两。否则,在之前的两方中,茅根四钱未见效的例子是很多的,这表明药物的用量需要足够。 最后,如果药局中没有鲜白茅根,也可以从洼中剖取。如果剖取多了不能一次性使用,就可以用湿土埋在永久不会腐烂。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article/32850.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