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原文︰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此证属于伏气热窜入肝肾二经。原因在于肾主闭藏,肝主疏泄,肾为二便之关,肝又为肾行气。因此,当伏气之热窜入肾并窜入肝时,肝就会变得过度热,增强疏泄的力量,导致肾关失去闭藏的功能,从而引起下利清水。此外,肝热还会波及到胆,导致胆汁因热妄行,随肝气之疏泄而下,产生纯青色之水。这就使得肾水因为疏泄太过而将竭,不能上济以镇心火。同时,肝木得不到水气之涵濡,在上部分就变得过于疏泄,在下部分也益加肆其横恣。因此,心下会出现疼痛,口中也会变得干燥。这种情况应该立即下之,通过泻药来止泻,以便肾中的真阴能够回到体内,从而能够上济以愈口中干燥、心下作痛。
此节之前有“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及后节“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想此二节,仲师亦皆言急下,若不急下,当亦若纯下青水者,其危险即在目前。若仲师者,宜其为医中之圣也。
按:方书有奇恒痢,张隐庵认为,这是三阳并至,三阴莫当,九窍皆塞,阳气旁溢,咽干喉塞痛,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僻。其脉缓小迟涩,血温身热者会死去,热见七日者也会死去。这是因为阳气偏盛,阴气受伤,所以脉象缓小迟涩,这种证宜急用大承气汤泻阳养阴,缓则无效。 奇恒痢病的症状不外少阴下利之范围,因此也可以称为奇恒痢,也可以称为少阴下利。隐庵认为应该立即急服大承气汤,这与节中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也是相同的。因此,无论是奇恒痢还是少阴下利,都应该尽快处理。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注家谓︰宜灸百会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