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病理  外科疾病诊断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疑难病经验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疑难病经验

时间:2023-12-28 01:26:45 作者:方剂叔 阅读:305°C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之少阴篇。伤寒病传变至少阴,病位在心、肾两脏。少阴病有寒化和热化两端。《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其方为:麻黄二两细

麻黄附子细辛汤,从《伤寒论》。伤寒的传播至少是阴,病位在心肾。少阴病有寒热两端。《伤寒论》第281条:“阴虚为病,脉细,但嗜睡。

"第三百零一条:"少阴病始于发热,脉沉,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治。“它的药方是: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附子一炮去皮,将碎片上的三味与水放入桶中。先将麻黄煮沸减两升,然后去沫,取诸药,三升煮沸去沫,一升温服,每日三次。麻黄附子细辛汤,以附子为君,温阳固本;细辛辛热散寒;麻黄温热发汗,驱邪。

也是少阴病寒证的首方。此方虽药少,却是温阳解表的名方之一。现代医师在这方面的应用发挥了作用。文献报道,

本方对寒性关节痛、面瘫、低血压、病窦综合征、房颤并发循环障碍、高原综合征、嗜睡、失音等有较好疗效。作者还常用此方治疗外感阳虚、风入脑头痛、风寒暴痢等症。

以及色寒证(伤寒“二感”证)、手虚阴经病等。也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介绍如下:

1.风寒的突然发作

因寒邪严重而突然失声,咽喉剧痛,吞咽困难的人,常称为急性喉痹。此证与风热型急性喉炎相似,但区别在于寒脉紧,舌淡苔白,口中等,尿长,大便不实不稠。处方如下:

麻黄6克、附子9克、阿莎丽5克、人参叶9克、生姜9克,水煎温服。服用时,慢慢啜饮,往往有奇效。

按:方中人参叶味苦、甘、寒。入肺、胃经。《纲目拾遗》表示“以表补中”。对各种失音有明显疗效。作者用陀螺治愈了多例风寒失音病例。一般来说,阳虚重风寒者效果更佳

2.风入脑头痛

中医古籍中介绍一种头痛综合征时,有说风邪入脑的。比如《寿世保元》(龚铭汀县)说风入脑。据笔者临床观察,头痛样患者常伴有后部脑损伤。有时甚至到了顶部,疼痛更加剧烈。常因外感风邪,或因劳累而发作。

其特点是病程慢性,反复难愈。它接近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性头痛(如枕神经痛)。经常有疲劳,烦躁,呻吟,出冷汗,恶寒,面色苍白,用手托着头,或者用毛巾包着。有的还会周期性发作,普通药物往往难以奏效。

处方如下:

麻黄9克、阿莎丽5克、附子15克、制川乌10克、草乌10克、制南星10克、川芎10克、全蝎5克、洋葱5颗(或用洋葱代替),水煎服。可以加一小杯黄酒。对于特别顽固的患者,可加入0.1g麝香吞服。

按压:上部依法制成粉末长期使用,可用于巩固治疗。高血压患者慎用。

3.色寒综合征

民间又称为马内风和房间风。是由性行为引起的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病。一般病历包括《中国医学大辞典》都没有记录。没有统一的病名。著名老中医冷方南老师在一次医学讲座中称之为伤寒“二感”。并介绍了四个案例。

这种病的病因是性交时受寒,致病因素是中直少,两阴两经晕厥,从而导致发病,男女皆有。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突然痉挛性疼痛,下腹部用力急拒压,冷肢晕厥。或者伴有发热。脸色暗淡或苍白。严重者全身发抖,嘴唇和指甲发青。脉多弦,急或紧。

舌苔为淡白色或深紫色。因为这种疾病很危险,所以常被当作急腹症来治疗。冷方南老师介绍的4个病例中,除1例及时就诊外,2例误诊为急腹症。1例误诊为尿路感染。在诊断这种疾病时,他强调除了特别注意病史外,他还强调,

有一种内抽阴气的感觉,对这种病的诊断非常重要。他还指出,除了性交,手淫也可能发生,这是介绍的四种情况之一。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治疗过一些色寒证患者。这里有两个例子。

示例1

黄,男,60岁,东山人,1984年夏确诊。

半夜突然腹痛,自我药疗无效,请凌晨出诊。患者畏寒,因下腹部剧痛而拒绝按压。有意识地气死阴茎,造成腹部疼痛。肠鸣音减弱,但不腹泻不呕吐,小便短赤,但不热不痛。阑尾区未发现压痛点。脉搏很紧。舌质淡白。

因为没有发现急腹症的特征,我琢磨了一下,告诉我肌肉注射罗通定止痛后再做观察。患者不同意,解散围观群众。然后他小声对我说:“我昨晚开始做爱,但不是因为这个。我想寻求中医治疗。”我突然意识到。对:对。

处方如下:麻黄9克,制附子15克,细辛5克,川楝子9克,桂枝尖15克,葱白15克,快煎。另用一磅葱,分成两半。把酒反过来炒,烫腹部,容易凉。并被告知不要吃冷食,注意保暖。并且喝热粥来补充。

到了中午,疼痛就会减轻,然后就好了。

记者:这位患者是自俞氏以来见到的第一例色寒证患者。因为病史不明,可能会导致误治。据作者老师介绍,这种病并不是独有的,也有因为虐待致死的。遗憾的是,传统方剂和现行教材中均无记载。

示例2

杜某某,女,30多岁,1990年秋确诊。

深秋的一个晚上,凌晨两点左右,与笔者同住一个宿舍的李突然敲门,要求来访。云起的妻子突然腹痛,但服药后没有好转。病人面色苍白,疲倦而卧,全身发抖,小腹急痛,四肢冰冷。没有呕吐和腹泻。脉搏很紧。舌淡苔白。

问阴处疼不疼,说,自然。余遂知丈夫此病是否始于性生活后,经证实后,有下文:

麻黄9克、附子15克、阿莎丽5克、茴香9克、桂枝15克、生姜15克、洋葱15克。因为病人有自己的中药店,就被指示匆匆吃药煎药。注意休息保暖,忌食生冷食物。当天上午疼痛停止,两剂后恢复。

记者:有一些本土的方法来治疗这种综合征,但疗效很难确定。中医治疗原则上以温经散寒为主。但要坚持辨证论治加减的原则。若昏厥阴寒满,囊寒,脉脱,则加吴茱萸、炒茴香。急性腹胀者加川乌、香附。

小便短赤者可加木通、橘核。外寒内实,舌苔黄,便秘,阳明腑实证加重,即大黄附子汤。而且每当出现此证时,宜加桂枝、葱白、生姜,以通阳透表。

4.手少阴经病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其表现为:“眼睛发黄,胁痛,上肢内后缘疼痛,畏寒,手心发热。”笔者曾收治一位56岁男性患者,因左上肢疼痛就诊三个多月。患者的痛点在左乳头周围和腋下极泉点。

疼痛沿着左手内缘一直到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基本符合手少阴心经的走向。患者自觉在经络经过的地方感到麻木肿胀、发热,疼痛时伴有胸闷、心烦,抬起患肢时疼痛稍有缓解,经多次治疗未愈。除了偶尔胸闷,患者一直感觉身体强壮。

脉沉,舌苔微黄腻。心电图报告是心肌劳损。处方如下:

麻黄9克、附子12克、阿莎丽5克、琥珀6克、苦参6克、血竭3克,共5剂。

服用上半部分后,病情明显缓解。服用十五剂后,疼痛基本痊愈。

按:现代医学也有介绍,典型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可从心前区向左上肢内侧放射,直至无名指和小指末端。这与左手少阴心经的循行位置基本一致,笔者认为这应属于一种经络现象。(蔡

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医院)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article/26096.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上一篇:老年糖尿病方 下一篇:蛮夷酒
    本栏阅读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