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肥皂核
拼音注音
Féi Zào Hé
别名
肥皂子(《药材学》)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豆科植物肥皂荚的种子。9~10月间采取果实,干燥后剥取种子,晒干,置干燥处,防蛀。
性状
干燥种子呈类球形,一端略狭尖,长1.5~2厘米,阔1.5~1.8厘米,厚1~1.2厘米。外皮黑色,光滑,种脐位于尖端呈棕色点状。剥开种皮,见白色子叶2片。以个大、黑褐色、饱满坚实、有光泽、无霉蛀者为佳。
性味
《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吐顽痰,治风秘,下痢,疮,癣。
①《纲目》:"除风气。"
②《本经逢原》:"治大肠风秘。"
③《本草求真》:"治头面霉疮。"
④《本草求原》:"吐顽痰。"
⑤《药材学》:"治风湿,下痢,疮癣,淋疾。又用为祛痰剂、利尿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肥皂核
拼音注音
Féi Zào Hé
别名
肥皂子
英文名
Seed of Chinese Coffeetree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肥皂荚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取果实、有光泽者为佳。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坡杂木林中、岩边或村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原形态
肥皂荚 乔木,高5-12m,无刺。二回羽状复叶,具羽片6-10;小叶20-24枚,矩圆形至长圆形,长1.5-4cm,宽1-1.5cm,先端圆或微缺,基部略呈斜圆形,两面密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花杂性,白色或带紫色;花西风下垂;花萼长5-6mm,有10脉,密被短柔毛,裂片5,披针形;花瓣5,较萼略长;雄蕊10,5长5短;子房长椭圆形,无毛,无子房柄。荚果长椭圆形,长7-12cm,宽3-4cm,扁或肥厚,具种子2-4颗。花期4-5月,果期8-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球形,一端略狭尖,长1.5-2cm,宽1.5-1.8cm,厚1-1.2cm。外皮黑色,光滑,种脐位于尖端,呈棕色点状。剥开种皮,见白色子叶2片。以个大、黑褐色、饱满坚实、有光泽者为佳。
化学成分
种子含半乳甘露聚糖胶(galactomannan gums)。
归经
肺;心;大肠经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祛痰;通便;利尿;杀虫。主顽痰阻塞;大肠风秘;下痢;淋证;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除风气。
2.《本经逢原》:治大肠风秘。
3.《本草求真》:治头面霉疮。
4.《本草求原》:吐顽痰。
5.《药材学》:治风湿,下痢,疮癣,淋疾。又用为祛痰剂、利尿剂。
摘录
《中华本草》